大腿股骨骨髓炎是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股骨骨髓腔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可致骨髓等破坏,病因包括血源性感染(儿童因骨骺板屏障弱易由血流感染)和创伤性感染(骨折等致病原体直接侵入),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等及全身寒战高热等,诊断靠影像学(X线、CT、MRI)和实验室(血常规、血培养),治疗分抗感染(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用)和手术(脓肿形成需清创引流,死骨形成等需病灶清除术),儿童需尽早诊治防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要管基础病,有基础病史人群要控血糖、及时清洁伤口评估感染风险。
一、定义
大腿股骨骨髓炎是由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股骨骨髓腔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骨髓、骨皮质和骨膜的破坏,是骨感染性疾病的一种。
二、病因
(一)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股骨骨髓,常见于儿童,因儿童骨骺板屏障作用较弱,细菌易通过血流到达股骨部位引发感染。
(二)创伤性感染
股骨骨折、开放性损伤等使病原体直接侵入股骨骨髓,如骨折后伤口污染、手术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感染等。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大腿股骨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病变处有压痛,严重时可触及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肢体活动受限。
(二)全身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2周后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
2.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死骨及脓肿范围;
3.MRI:对早期骨髓炎诊断价值高,可发现骨髓水肿等早期病变。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有助于抗生素选择。
五、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应用,控制感染扩散。
(二)手术治疗
若有脓肿形成需行手术清创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对于死骨形成等情况可能需行病灶清除术等手术操作。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骨骼发育未成熟,感染易扩散,需尽早诊断治疗,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发育,治疗中需密切关注骨骼恢复情况及全身状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恢复较慢,需注重基础疾病管理,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加重感染,需严格控制血糖;有骨折、外伤史人群需警惕创伤相关感染,受伤后应及时清洁伤口并评估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