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裂急性期要制动休息、冰敷消肿、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及时就医经影像学评估后,无明显移位可保守用石膏等固定4-6周,移位明显等需手术,固定期间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康复,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膝关节屈伸训练,儿童要严格遵医嘱防固定松动,老年人需补钙剂等且康复缓慢温和,肥胖人群要控体重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训练。
一、急性期处理
1.制动休息:立即停止导致膝盖受伤的活动,让膝盖保持静止状态,避免进一步加重骨裂损伤,例如避免行走、下蹲等动作。
2.冰敷消肿:受伤后72小时内进行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膝盖,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通过低温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注意冰敷时需用毛巾隔开皮肤,防止冻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膝盖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既起到限制肿胀的作用,又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膝盖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膝盖肿胀。
二、就医评估
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裂的具体情况,如骨裂的部位、移位程度等,医生会依据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若骨裂无明显移位等情况,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膝盖,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裂愈合状况。
2.手术治疗:当骨裂移位明显或存在其他复杂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固定。
四、康复阶段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硬。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膝关节的屈伸等康复训练,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骨裂愈合情况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康复时间一般为数周甚至数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裂愈合相对较快,但需严格遵循固定及康复要求,家长要监督孩子配合治疗,防止因玩耍等导致固定装置松动,影响骨裂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骨裂愈合较慢,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除常规治疗外,需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愈合,康复训练要更缓慢温和,防止骨折部位再次损伤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3.肥胖人群:肥胖人群膝盖承受压力较大,需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膝盖负担,康复过程中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因体重因素影响骨裂恢复及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