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式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睡眠的可观察等待,密切随访;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严重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听力下降等情况,多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小儿童和伴有其他疾病儿童治疗需特殊考虑。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及睡眠的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方式。一般来说,儿童在6岁后腺样体可逐渐萎缩,部分症状可能随之缓解。例如,一些仅偶尔出现鼻塞,不影响夜间睡眠时通气的儿童,可定期随访,观察腺样体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
2.注意事项:需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睡眠情况以及腺样体肥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如鼻内镜检查等,监测腺样体大小及相关症状变化。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其使用需遵循医生指导,尤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限制及使用疗程等。对于2岁以上儿童可考虑使用,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药物过量等情况。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可能有一定帮助,如孟鲁司特钠等,可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同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关注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出现严重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听力下降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儿童夜间睡眠时频繁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经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且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目前多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需注意儿童的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术后儿童的鼻塞、打鼾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四、特殊人群考虑
1.年龄较小儿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治疗选择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如观察等待或规范使用药物。因为手术对于低龄儿童来说风险相对较高,且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密切观察低龄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对其生长发育、呼吸等方面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伴有其他疾病儿童:如果儿童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手术治疗可能需要充分评估儿童的整体身体状况,药物治疗也需考虑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例如,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在选择手术时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药物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