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有可能出血,与严重程度、类型等相关,炎症刺激致黏膜损伤、剧烈咳嗽致血管破裂是出血机制,不同类型咽喉炎出血特点不同,出现出血要冷静应对,少量可观察休息,较多或持续需就医,日常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儿童要更留意。
一、咽喉炎导致出血的机制
1.炎症刺激致黏膜损伤
当患有咽喉炎时,咽喉部的黏膜会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因子会刺激黏膜,使得黏膜充血、水肿。例如在急性咽喉炎中,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炎症反应,会使咽喉部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充血。随着炎症的进展,严重的充血水肿可能导致黏膜表面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来说,急性咽喉炎引起的出血多为少量的痰中带血情况。
对于慢性咽喉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咽喉部黏膜处于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中,黏膜变得比较脆弱,也容易出现少量的出血现象,比如患者晨起时可能会发现痰中带有少量血丝。
2.剧烈咳嗽引发血管破裂
咽喉炎患者常常会伴有咳嗽症状,尤其是剧烈咳嗽时,会使胸腔和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这种压力变化会传导到咽喉部的血管,对于已经充血水肿的咽喉部血管来说,就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一些因过敏因素导致的咽喉炎患者,剧烈的咳嗽可能会引起咽喉部小血管破裂,出现痰中带血或者少量的咯血情况。
二、不同类型咽喉炎的出血特点
1.急性咽喉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出血情况相对较轻,多为痰中带少量鲜红色血丝。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炎症相对更重,有时可能会出现较多量的痰中带血,但一般也是少量的。儿童患急性咽喉炎时,由于其咽喉部黏膜较薄嫩,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的出血情况,但通常也是以少量痰中带血为主。
2.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出血多为间断性的少量出血,出血颜色一般较暗,多为陈旧性的血丝。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由于烟草和酒精对咽喉部黏膜的长期刺激,慢性咽喉炎更容易反复发作,出血的频率可能会相对高一些。老年人患慢性咽喉炎时,身体机能下降,黏膜修复能力减弱,也可能更容易出现反复的少量出血情况。
三、出现出血时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如果咽喉炎患者出现出血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对于少量出血的情况,可以先观察,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声说话,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如果出血较多或者持续出血,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咽喉炎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咽喉部湿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留意孩子的咽喉部情况,避免孩子过度哭闹和剧烈咳嗽,一旦出现异常出血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