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息肉是发生于咽喉部位多起源于声带等部位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病因有长期用声过度等用声因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饮酒刺激、胃食管反流,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咳嗽,确诊靠喉镜检查,治疗分一般治疗(避免过度用声、戒烟限酒、控制胃食管反流)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引导合理用声,妊娠期女性先保守治疗严重再评估手术,老年人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谨慎选治疗方案。
一、定义
咽喉息肉是发生于咽喉部位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多起源于声带,也可见于会厌、室带等部位,是引起声音嘶哑等咽喉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用声因素:长期用声过度、用声不当是主要诱因,如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职业人群,由于频繁使用咽喉,声带黏膜易受损,进而引发息肉;儿童若长时间大声哭闹、喊叫,也可能增加咽喉息肉发生风险。
2.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的咽喉部感染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长期炎症刺激易促使息肉形成。
3.吸烟饮酒刺激: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成分会刺激咽喉黏膜,损伤黏膜屏障,增加咽喉息肉发病几率。
4.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位,长期刺激咽喉黏膜,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进而促使息肉生成。
三、症状
1.声音嘶哑:是咽喉息肉最常见的症状,息肉较小时声音嘶哑可能较轻,呈间歇性,随着息肉增大,声音嘶哑会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失声情况。
2.咽部异物感:患者可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吞咽。
3.咳嗽:部分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尤其在说话过多或晨起时较为明显。
四、检查方法
1.喉镜检查:为主要确诊手段,通过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等可直接观察到咽喉部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情况,能清晰显示息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五、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首先要避免过度用声,让咽喉得到充分休息;同时,戒烟限酒,减少对咽喉黏膜的刺激,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反流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咽喉息肉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如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等,通过手术可直接去除息肉,改善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咽喉息肉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过度用声(如长时间哭闹、喊叫)等因素相关,家长需注意引导儿童合理用声,避免长时间大声喧哗,发现儿童有声音嘶哑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出现咽喉息肉时,需权衡治疗的利弊,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方式,一般先尝试保守治疗,若病情严重再谨慎评估手术时机。
3.老年人:老年人患咽喉息肉时,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如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手术需更加谨慎,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