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包括持续牵引维持骨折复位并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牵引8-12周后换丁字鞋固定等,还有严格卧床休息与体位管理防骨折再移位及长期卧床并发症;手术治疗有适用于年轻患者的内固定术(存骨折不愈合等风险),人工关节置换术分半髋适用于年龄大等情况、全髋适用于老年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不同人群中老年人需评估全身状况选合适置换并注重术后康复护理,年轻人倾向内固定术且需密切随访及循序渐进康复。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年龄较大且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一)持续牵引
通过皮牵引或骨牵引维持骨折复位,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因素调整,需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以防止髋关节内收,避免骨折移位加重。牵引时间通常为8~12周,之后需更换为丁字鞋固定等进行后续康复。
(二)卧床休息与体位管理
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患肢正确体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等动作,以防骨折再移位。同时需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二、手术治疗
(一)内固定术
适用于年轻患者的GardenⅠ、Ⅱ型骨折等情况,目的是尽可能保留自身股骨头。常用空心钉内固定等方式,通过将空心钉打入骨折端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但内固定术后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风险,需密切随访观察。
(二)人工关节置换术
1.半髋关节置换: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或骨折移位明显且无法行有效内固定的患者。通过置换股骨头,恢复髋关节功能,手术相对简单,能较快缓解疼痛,恢复患者行走功能。
2.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老年患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等情况。通过置换整个髋关节,包括髋臼和股骨头,能提供更稳定的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需考虑患者全身状况能否耐受手术。
三、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的因素
(一)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能力。对于身体状况差、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而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年患者,若骨折移位明显,可考虑全髋关节置换以获得更好的长期功能。同时需注重术后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二)年轻人
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上更倾向于保留自身股骨头,首选内固定术。但内固定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发生风险。若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可能需进一步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此外,年轻人术后康复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