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足弓低平或消失致患足站立时足底着地面积增大的足部畸形,病因含先天性足骨发育异常及后天性体重过重、长期站立行走、疾病影响,分类有休息时足弓可部分或完全恢复的姿势性和休息时足弓无法恢复伴疼痛痉挛的痉挛性,症状包括足部疲劳感、长时间行走站立后疼痛加重及严重时影响步态、引起膝关节髋关节疼痛等,诊断通过体格检查结合X线等,治疗非药物干预有选具足弓支撑的鞋和足部肌肉锻炼,预防需儿童期保证营养避免过早久站行走、成年人长期站立注意休息换姿势选合适鞋具及特殊人群关注等。
一、定义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站立时足底着地面积增大的一种足部畸形,正常足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足底血管神经等功能,扁平足会影响足部正常功能及人体步态等。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足骨发育异常,如足舟骨位置异常、跟骨外翻等,可导致足弓结构先天发育不良,引发扁平足。
(二)后天性因素
1.体重过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足部承受的压力,长期可导致足弓逐渐塌陷形成扁平足。2.长期站立或行走:如教师、售货员等职业人群,由于足部长期处于负重状态,易引发扁平足。3.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等,会破坏足部正常结构与功能,进而导致扁平足。
三、分类
(一)姿势性扁平足
休息时足弓形态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多因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导致足部肌肉疲劳,足弓暂时消失,去除诱因休息后可改善。
(二)痉挛性扁平足
休息时足弓也无法恢复,且常伴有足部疼痛、肌肉痉挛等表现,病情相对较重,多由姿势性扁平足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
四、症状
(一)一般症状
患者可出现足部疲劳感,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足部疼痛加重,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足底内侧、足跟部等。
(二)严重表现
严重扁平足会影响步态,导致走路姿势异常,还可能引起膝关节、髋关节疼痛,长期可影响下肢生物力学结构。
五、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足弓形态,如站立位检查足底接触面积等,同时可结合X线等影像学检查,X线能清晰显示足弓角度、骨结构等情况,从而明确是否为扁平足及病情严重程度。
六、治疗与预防
(一)非药物干预
1.鞋具选择:选择具有足弓支撑的鞋子,可减轻足部压力,缓解扁平足相关症状。2.足部肌肉锻炼:进行足趾抓地练习、足底平板支撑等,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足弓结构。
(二)预防措施
儿童期应注重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足部正常发育,避免过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成年人若因工作需长期站立,要注意定期休息、更换姿势,并选择合适鞋具。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处于足部发育关键期,家长需留意孩子足部形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成年人中肥胖者应适当控制体重,以减轻足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