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综合征是病程超三月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水肿为基本表现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病因包括免疫介导炎症和非免疫非炎症机制,诊断靠尿常规发现持续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检查早期正常后期受损及肾脏超声早期大小正常晚期体积缩小等,儿童与感染相关需监测发育等,成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要控血压等,有基础病者需控基础病,所有患者要注意休息、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戒烟限酒防感染等。
一、定义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病程超过3个月,病情迁延,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临床表现
1.蛋白尿: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多,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3g。
2.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表现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
3.高血压:部分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血压可呈轻至中度升高,若血压控制不佳可加重肾脏损害。
4.水肿:早期多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轻至中度水肿,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时水肿可加重,甚至出现全身性水肿。
三、病因
1.免疫介导炎症:多数慢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炎症介质,引发免疫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血尿等表现。
2.非免疫非炎症机制:如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长期存在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加速病情进展;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部分慢性肾炎发病中起作用。
四、诊断要点
1.尿常规:发现持续蛋白尿和(或)血尿是重要线索,蛋白尿多为非选择性,血尿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变形红细胞尿)。
2.肾功能检查:早期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受损,随着病情进展,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肾脏超声:早期肾脏大小可正常,晚期可见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肾炎可能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等因素相关,需注意监测生长发育,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感染时及时就医控制感染。
成人:成人慢性肾炎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相关,需关注血压控制,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
有基础病史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因为基础病控制不佳会加速慢性肾炎进展,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130/80mmHg),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生活方式:所有患者均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3g),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调整,一般0.6~0.8g/(kg·d)),戒烟限酒,预防呼吸道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