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不具传染性,其由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而来,常见因素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慢性肾盂肾炎等。一般人群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儿童有先天性肾脏疾病要早检早治、慎用肾毒性药物;老年人要防基础病、定期体检、合理用药以预防尿毒症。
引发尿毒症的常见慢性肾脏病因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像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缓慢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例如膜性肾病,随着病程延长,肾小球病变逐渐加重,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性减退。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肾小球等结构,引发糖尿病肾病。据相关研究,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首要病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与糖尿病患病人数增加相关,高血糖持续作用使得肾脏微血管病变,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功能。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小球的功能。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10-15年左右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进而发展为尿毒症,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脏缺血,肾小球缺血性硬化。
慢性肾盂肾炎:反复的肾盂肾炎发作会损伤肾脏间质和肾盂肾盏,影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如果病情反复发作,肾脏的瘢痕形成,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逐渐进展可发展为尿毒症。
尿毒症的预防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平时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限制蛋白质、盐的摄入,避免高盐、高蛋白、高磷饮食;适量运动,维持合适的体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规律监测血压,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主张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管理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使血糖达标,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等,以便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并及时干预。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若患有先天性肾脏疾病,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在儿童时期发现肾脏问题及时治疗,避免疾病进展至尿毒症。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因为儿童肾脏还在发育中,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完善,肾毒性药物更易损伤肾脏。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更要注意保护肾脏。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肾功能、尿常规、肾脏超声等。老年人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很多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咨询医生药物之间是否有肾毒性的相互作用,避免滥用药物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