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评估诊断包括临床检查观察局部等及影像学检查,X线初步筛查,CT精准显示;治疗分保守(无明显移位等用上肢吊带固定及对症止痛)和手术(移位明显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分早期被动、中期主动、后期全面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保守防影响发育,老年人防骨不愈合等并温和康复,妊娠期女性谨慎选方案优先保守且监测胎儿。
一、评估诊断
1.临床检查:需观察肩胛骨局部有无肿胀、压痛、畸形,检查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神经血管情况,如感觉、肌力及血运是否正常。
2.影像学检查:X线为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大部分骨折,但对关节面细微骨折及肩胛骨整体结构显示不足;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具体部位、移位情况及关节受累程度,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二、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骨折累及关节但移位不显著且全身情况不适合手术者。
上肢吊带固定:将上肢固定于胸前,限制肩关节活动,促进骨折初步稳定,固定时间一般3~6周,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对症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用法),需注意不同人群用药差异,如儿童慎用、老年人关注胃肠道及心血管不良反应风险。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骨折移位明显影响肩关节功能、关节面移位超2~3mm、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
2.手术方式: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暴露骨折部位恢复解剖结构,选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术后预防感染,依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康复训练。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肩肘关节被动活动,如缓慢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等,同时进行手部握拳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儿童康复需控活动强度范围,避影响骨骼发育。
2.中期康复(术后2~8周):逐步增加肩肘关节主动活动度训练,借助滑轮等辅助工具,增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前平举等,老年人康复需循序渐进,避加重骨骼负担。
3.后期康复(术后8周以上):进行全面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包括旋转等动作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等,促肩关节功能接近正常,定期评估调整康复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骨骼处生长发育阶段,优先保守治疗,避过长固定致肩胛骨生长及肩关节功能发育受影响,固定期密切观察上肢血运感觉,加强看护防固定装置松动。
2.老年人:常伴骨质疏松,骨愈合慢,术后防骨折不愈合及再移位,康复训练温和,避剧烈运动,关注全身健康,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饮食补充钙、维生素D助骨愈合。
3.妊娠期女性:谨慎选治疗方案,保守治疗防长时固定影响生活质量,手术需权衡对胎儿影响,优先相对保守方式,治疗中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