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不全是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致代谢废物蓄积等病因分肾前性(肾灌注不足)、肾性(自身实质病变)、肾后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有尿液变化及生化指标异常不同人群如老年人等有不同注意要点需积极去除诱因监测水电解质等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
一、定义阐释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在短时间内(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周)发生功能急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迅速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二、病因分类
1.肾前性因素:多由肾灌注不足引起,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如大量失血、呕吐腹泻致脱水等)、心输出量减少(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此类因素若未及时纠正,可进展为肾实质性损伤。
2.肾性因素:源于肾脏自身实质病变,包括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常因缺血、肾毒性物质如药物、造影剂等所致)、肾血管病变(如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3.肾后性因素:由尿路梗阻引起,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输尿管等,梗阻持续可导致肾盂积水,进而损害肾功能。
三、临床表现与相关指标
1.尿液变化:可出现少尿(尿量<400ml/24h)或无尿(尿量<100ml/24h),也有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尿量可正常或增多,但血肌酐仍进行性升高。
2.生化指标异常
血清肌酐:48小时内升高≥26.5μmol/L或7天内升高≥50%,提示急性肾损伤可能。
电解质紊乱:常见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低钠血症等,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代谢性酸中毒:因肾脏排酸功能障碍,导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出现pH值下降、碳酸氢根降低等。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要点
1.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肾储备功能下降,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病情进展隐匿,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状态,及时排查可能诱因。
2.儿童:需警惕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感染、脱水等也易诱发,因儿童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快,应重视早期识别与干预。
3.女性:妊娠相关肾损伤(如子痫前期、梗阻性肾病等)需特别关注,妊娠期间生理变化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若出现蛋白尿、水肿伴肾功能异常需及时评估。
五、重要性与处理原则
急性肾功能不全若未及时干预,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严重威胁生命。治疗上需积极去除诱因(如纠正血容量不足、停用肾毒性药物等),肾前性因素所致者通过补充血容量多可改善;肾性因素需针对具体病因治疗;肾后性因素则需解除梗阻。同时,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等)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