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表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类型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分别有不同特点,发病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紫外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特殊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有皮肤癌家族史者),预防措施有防晒、定期皮肤检查、避免接触致癌物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皮肤癌的定义
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表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皮肤由表皮、真皮等结构组成,表皮的基底细胞、鳞状细胞等异常增殖失控就可能引发皮肤癌。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1.基底细胞癌
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暴露部位。
初期常表现为局部出现小的结节,表面可有溃疡,边缘隆起,质地较硬,生长相对缓慢,一般很少发生转移,但如不及时治疗可侵犯周围组织。
2.鳞状细胞癌
发病与紫外线照射、放射线、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相关,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头皮、面部、手背等曝光部位。
早期可表现为红斑状或略高出皮面的丘疹样皮损,表面可有鳞屑,随着病情进展可形成溃疡,边缘隆起,质地坚硬,易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为区域淋巴结。
3.黑色素瘤
来源于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眼葡萄膜等部位。
通常由色素痣恶变而来,表现为原有色素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颜色改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等,恶性程度较高,转移发生较早。
三、发病风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老化、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皮肤癌。
2.性别:一般来说,男性患皮肤癌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户外活动更多,暴露于紫外线等致癌因素的机会更多有关。
3.生活方式
紫外线暴露: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强度高的环境中,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措施的人群,患皮肤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砷剂等化学物质的人群,皮肤癌发病风险升高。
4.特殊人群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皮肤癌。
有皮肤癌家族史者: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个体对皮肤癌的易感性增加。
四、预防措施
1.防晒: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段(通常为10:00-16:00)外出,外出时使用防晒霜(SPF值一般建议在30以上)、穿长袖衣物、戴帽子、太阳镜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2.定期皮肤检查:尤其是有皮肤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皮肤自查,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异常的结节、溃疡、色素改变等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3.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工作中需要接触砷剂等化学致癌物质,应严格做好防护措施。
4.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皮肤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