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膨出是由退变等因素引发,表现为纤维环部分断裂髓核向周围均匀膨出超出椎体终板边缘,正常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构成,病因包括年龄增长致椎间盘退变、劳损使椎间盘受异常压力、外伤致纤维环部分破裂,症状有下腰部隐痛或酸痛活动时加重、神经根受刺激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痛麻木休息可缓解的间歇性跛行,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以休息制动、牵引理疗配合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和手术,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应避免久站久坐选合适床垫适度腰背肌锻炼,孕妇需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弯腰提重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温和锻炼腰部肌肉,儿童少见该病需排查先天发育异常及时就医。
一、定义
腰椎间盘膨出是腰椎间盘退变等因素引发的病理状态,表现为椎间盘的纤维环部分断裂但表层仍完整,髓核向周围均匀膨出,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二、解剖基础
正常腰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周围呈环状排列的纤维环及上下的软骨终板构成,起缓冲震荡、稳定脊柱等作用。当椎间盘发生退变或遭受损伤时,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向外膨出。
三、病因
1.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丢失、弹性下降,易发生膨出。
2.劳损因素:长期从事弯腰负重工作、久坐等,使椎间盘承受异常压力,促进膨出发生。
3.外伤因素:急性腰部扭伤等可能导致纤维环部分破裂,引发腰椎间盘膨出。
四、症状表现
1.腰痛:多为下腰部隐痛或酸痛,活动时加重。
2.下肢放射痛:若膨出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3.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痛、麻木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与神经受压导致供血不足有关。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腰痛、下肢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等。
2.体格检查:包括直腿抬高试验等,判断神经根受压情况。
3.影像学检查:X线可观察腰椎整体结构及有无退变;CT能清晰显示椎间盘膨出程度及椎管情况;MRI可更精准评估椎间盘及周围神经组织状态。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以休息、腰部制动为主,配合牵引、理疗(如热敷、针灸等)改善症状,可辅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仅提及药物名称)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患者,考虑手术干预,如椎间盘摘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选择合适床垫维持腰椎生理曲度,日常可进行适度腰背肌锻炼增强腰部稳定性,但需注意运动强度,防止加重腰椎负担。
2.孕妇:孕期因体重增加及激素变化,腰椎负担加重,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站姿,避免弯腰提重物,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和的腰部肌肉锻炼,减轻腰椎压力。
3.儿童:较少见腰椎间盘膨出,若出现相关症状需排查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