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病变,病因有感染、食物、药物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肾脏外如皮肤紫癜等及肾脏相关表现,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治疗分情况个体化,儿童需密切监测肾功能等并谨慎用药,成人需关注基础疾病等并调整治疗方案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HSP)累及肾脏时出现的肾脏病变,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同时可伴发血管炎。当肾脏受累时,即为紫癜性肾炎。
病因
紫癜性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的致敏因素包括:
感染:如细菌(常见为β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等,感染是诱发紫癜性肾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食物:某些食物过敏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紫癜性肾炎,常见的致敏食物有鱼虾、蟹、蛋类、奶制品等。
药物: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磺胺类药物等可能成为致敏原。
其他:花粉、尘埃、疫苗接种、虫咬、寒冷刺激等也可能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肾脏外表现:多数患者有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可伴关节肿痛(关节型)、腹痛、便血(腹型)等表现。
肾脏表现:肾脏受累的表现多样,常见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严重时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儿童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诊断
病史与临床表现: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同时出现肾脏相关表现,如血尿、蛋白尿等。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血清学检查可能发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补体C3降低等。
肾活检:肾活检是诊断紫癜性肾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肾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肾脏病变的程度、类型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
治疗
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方案。轻度肾脏受累者可采取休息、避免接触致敏原等一般治疗;对于肾脏病变较重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等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肾功能不全,可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是紫癜性肾炎的高发人群,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定期复查尿常规。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需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成人患者:成人患紫癜性肾炎时,需关注基础疾病及合并症情况,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肾脏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