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起病急、与感染相关且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可伴一过性肾功能损害的肾小球疾病,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发,有前驱感染史1-3周发病,依据前驱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以休息及对症为主且存在感染灶时用抗生素;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表现且病情迁延、可致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终至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病,病因多样多数起病隐匿,病程超三月有相应表现,依长期病史及检查诊断,治疗主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以延缓肾功能恶化,急性期患者需注意休息防加重儿童要密切观察尿量血压变化,慢性患者需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感染劳累等诱因老年人要更关注肾功能及谨慎用药。
一、急性肾炎
1.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多与感染相关,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2.病因: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也可引发。
3.临床表现:起病急,常有前驱感染史,前驱感染后1~3周发病,表现为血尿(可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多为眼睑及下肢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可有少尿。
4.诊断:依据前驱感染史、典型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蛋白,血清补体C3下降等)。
5.治疗原则: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存在感染灶时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等。
二、慢性肾炎
1.定义: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2.病因:发病原因多样,多数起病隐匿,病因不甚明确,可能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也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3.临床表现:病情迁延,病程超过3个月,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可伴有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恶化,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4.诊断:根据长期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可诊断。
5.治疗原则: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并发症。
三、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急性期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病情加重。儿童患急性肾炎时需密切观察尿量、血压变化,及时就医,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慢性患者:需注意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病情的因素。老年人患慢性肾炎时要更关注肾功能变化,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用药需谨慎,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排泄能力下降,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