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需定期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早期筛查监测,不同年龄人群及基础病史者要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按肾功能分期调整蛋白质摄入、控制钠盐与水分,防控贫血及心血管并发症,同时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妊娠期母婴及老年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一、早期筛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尿中是否存在蛋白、红细胞等异常;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GFR能准确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帮助判断慢性肾病的分期,例如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儿童慢性肾病需关注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与肾功能的关联,妊娠期女性慢性肾病患者要重点监测肾功能及血压变化,因妊娠会显著影响肾脏负担。
二、生活方式调整
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应保证充足睡眠(每日10-14小时)并进行适度运动(如每日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避免因过度劳累加重肾脏负荷;成年人需严格戒烟,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肾脏血流灌注;限酒,过量酒精会增加肾脏代谢压力。
基础病史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病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遵医嘱用药(仅提及药物名称)来实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管理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以减少高血糖导致的肾脏微血管病变风险。
三、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可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如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0.6-0.8克优质蛋白,优选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肾功能中重度受损时需进一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配合α-酮酸制剂补充营养。
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钠水潴留,缓解水肿及高血压症状,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钠食物。
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尿量正常时可适度饮水,每日1500-2000ml,尿量减少时需严格控制入量,避免加重水肿及高血钾风险。
四、并发症防控
贫血管理:慢性肾病常并发肾性贫血,可通过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同时注意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
心血管并发症:监测血压、血脂,血压控制目标同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脂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维持心血管健康。
五、特殊人群关怀
儿童慢性肾病:关注生长发育,定期评估身高、体重与营养状况,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同时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慢性肾病:密切监测肾功能、血压及胎儿情况,妊娠中晚期需更频繁评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
老年慢性肾病:警惕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策略,注重生活质量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