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壁引发炎症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漏出相关,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尿潜血及不同程度蛋白尿、水肿等,检查包括可明确尿潜血等情况的尿常规、评估肾功能的肾功能检查、明确病理等的肾活检,治疗有注意休息等的一般治疗和选用糖皮质激素等的药物治疗,预后差异大,儿童早期规范治疗多数预后好老年相对差,儿童需防诱因等并遵儿科用药原则,老年要关注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综合征,尿潜血是其常见表现之一。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漏出至尿液中相关。
二、临床表现
患者除有皮肤紫癜外,尿常规检查可见尿潜血阳性,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水肿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疾病影响生长发育,需密切关注其身高、体重等指标变化;成年患者则需注意肾功能进展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
三、检查方法
1.尿常规: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明确尿潜血阳性及蛋白尿情况,通过尿沉渣镜检能观察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区分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2.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受损程度,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阶段肾功能的变化,避免因肾功能异常影响正常生理发育;老年人则要警惕基础肾功能减退对疾病的影响。
3.肾活检:对于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或病情进展的患者,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检查,儿童进行肾活检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操作安全。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成年人则要避免因过度劳累加重肾脏负担;有水肿者需限制钠盐摄入。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等,药物使用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儿童患者使用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优先选择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五、预后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预后:紫癜性肾炎患者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临床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儿童患者若能早期规范治疗,多数预后较好;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预后相对较差,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及病情变化。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
老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对紫癜性肾炎的影响,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同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定期评估肾功能,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