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治疗包括替代治疗,其中血液透析可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但长期有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腹膜透析可居家开展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但需防腹膜炎等感染性并发症且长期可能腹膜功能减退,肾移植可最大程度恢复肾脏生理功能但存在供体短缺及免疫排斥需长期服免疫抑制剂等问题;药物治疗有纠正贫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降压的ACEI/ARB类等药物、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钙磷平衡预防肾性骨病等的药物;营养治疗需优质低蛋白饮食并依情况调整及保证充足热量摄入;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要充分考量生长发育特性等,老年需全面评估基础病等并调整相关治疗。
一、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借助血液透析机清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需定期于医疗机构进行,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但长期血液透析可能引发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如血管狭窄等。
2.腹膜透析: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腹腔内透析液的交换来排出毒素与水分,可居家开展,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但需严格防范腹膜炎等感染性并发症,且长期腹膜透析可能出现腹膜功能减退情况。
3.肾移植:将健康供体肾脏移植至患者体内,可最大程度恢复肾脏生理功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但存在供体短缺、免疫排斥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问题,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及肿瘤发生风险。
二、药物治疗
1.纠正贫血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能刺激骨髓造血,改善尿毒症患者常见的贫血状态,需依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等调整用药。
2.降压药物:针对尿毒症伴发的高血压,常用ACEI/ARB类等药物,可降低血压以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但需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
3.调节钙磷代谢药物:因尿毒症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使用相关药物维持钙磷平衡,预防肾性骨病等,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三、营养治疗
1.蛋白质摄入: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况调整,如适量摄入蛋类、奶类、瘦肉等优质蛋白,既保证机体营养需求,又减轻肾脏排泄废物负担,避免非优质蛋白过量摄入加重肾脏负荷。
2.热量供应:保证充足热量摄入,以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和脂肪(如植物油)为主,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防止蛋白质作为热量被过度消耗,影响营养支持效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尿毒症患者:治疗需充分考量生长发育特性,替代治疗方式选择应综合评估,营养支持要满足儿童生长所需营养量及种类,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儿科安全规范,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器官发育的药物,密切监测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
2.老年尿毒症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替代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功能、血管条件等,药物治疗要关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营养治疗需兼顾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等状况,适当调整蛋白质、热量等摄入比例,注重饮食易消化及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