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检查涵盖尿液检查见镜下或肉眼血尿、蛋白尿等,尿沉渣有红细胞管型等提示肾小球病变;血液检查血常规可现轻度贫血等,凝血功能可能异常,生化检查白蛋白降低、血脂可能升高;肾功能检查早期血肌酐正常,滤过率下降后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受饮食影响需结合评估;免疫学检查半数患者血清IgA升高,补体C3多数正常,自身抗体阴性可排其他自身免疫病;肾活检可见特定病理类型、分级及IgA为主免疫球蛋白沉积;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儿童配合、女性避经期、有病史过敏史者详问病史。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尿蛋白呈阳性,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程度,轻度蛋白尿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数十毫克至几百毫克,重度时可超过3.5g,符合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表现。
2.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提示肾小球存在病变。
二、血液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者因慢性失血或炎症反应可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若血小板减少需进一步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2.凝血功能:部分患者凝血指标可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3.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可因大量蛋白尿丢失而降低;血脂水平可能升高,当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时更为明显。
三、肾功能检查
1.血肌酐(Scr):早期肾功能正常时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升高,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50%以下时,血肌酐开始逐渐升高。
2.尿素氮(BUN):肾功能受损时,尿素氮排泄减少导致血尿素氮升高,但该指标受饮食等因素影响较大,需结合血肌酐等指标综合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四、免疫学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约半数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提示IgA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2.补体C3:多数患者补体C3水平正常,与IgA肾病鉴别时,IgA肾病部分患者补体C3可出现降低。
3.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自身抗体通常呈阴性,可用于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五、肾活检
1.病理类型:常见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不同病理类型预后存在差异。
2.病理分级:依据国际儿童肾病学会(ISKDC)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3.免疫荧光:可见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或伴毛细血管壁沉积,此为紫癜性肾炎重要的免疫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儿童患者因配合度问题,留取尿液等标本需耐心引导;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周期留取尿液检查,以避免月经血干扰结果;有既往肾脏病史或过敏史的患者,检查前需详细询问病史,充分评估检查项目的必要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