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袭性低、转移潜能小,治疗简单预后好;浸润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侵袭性强、转移潜能大,治疗复杂预后差,且原位癌细胞增殖局限、异型性主要在上皮层内,浸润癌细胞增殖不受限、异型性更明显且生长快、侵袭性强。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癌。从病理形态上看,原位癌的癌细胞形态和排列虽有异常,但基底膜完整,癌细胞没有穿透基底膜侵犯间质组织。例如,子宫颈原位癌时,癌细胞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全层或部分层,但基底膜完好。
浸润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生长。其病理表现为癌细胞不仅在上皮内异常增生,还能穿过基底膜进入间质组织,形成浸润性的癌巢等结构。比如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可侵犯乳腺间质组织。
二、侵袭性与转移潜能
原位癌:一般来说,原位癌侵袭性较低,转移潜能极小。因为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所以难以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等转移途径,通常不会发生远处转移。例如皮肤原位癌,很少发生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浸润癌:浸润癌由于癌细胞已经侵犯间质,具备了更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潜能。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肺癌发展为浸润癌后,癌细胞可通过淋巴转移到肺门、纵隔淋巴结,还可通过血行转移到脑、骨等远处器官。
三、治疗方式及预后
原位癌:治疗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局部治疗为主,如手术切除,往往可以完整切除病灶,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放化疗等。预后通常较好,复发率低。例如宫颈原位癌经手术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通常较为理想。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在接受原位癌治疗时,需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如心肺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年轻患者则要关注术后生殖等功能的影响。女性患者患乳腺原位癌时,要考虑后续乳房外观等问题。
浸润癌:治疗较为复杂,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术范围往往较大,可能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常需要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预后相对原位癌较差,复发转移几率较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浸润癌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耐受性差,在治疗方案选择上更谨慎,需权衡治疗收益与风险;年轻患者除了关注肿瘤本身治疗外,还要考虑生育等问题。女性浸润癌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内分泌等因素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男性患者也有其相应的生理特点在治疗中需要考量。
四、生物学行为差异
原位癌:细胞增殖相对局限于上皮内,生长速度相对较缓慢,细胞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上皮层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虽然异常,但还没有突破基底膜这一关键屏障去大规模侵犯间质等组织。
浸润癌:细胞增殖不受上皮层限制,不断向间质浸润生长,细胞异型性更明显,除了上皮内的异常外,还表现为对间质组织的破坏和侵犯,生长速度往往相对原位癌更快,更具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