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损伤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治疗急性期遵RICE原则,用非甾体抗炎药辅助,恢复期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手术适用于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方式有缝合重建等,儿童韧带柔韧恢复强康复控强度,老年人修复弱康复严且防基础病等。
一、保守治疗
1.急性期处理:韧带损伤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Rest),受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损伤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冷敷(Ice),在损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这是因为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不过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3.康复训练:在损伤恢复期,需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例如,先进行简单的关节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之后通过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方式锻炼受损韧带周围肌肉力量,以增强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韧带完全断裂、严重影响关节稳定性,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会导致膝关节明显不稳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此时多需手术重建韧带;又如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撕裂且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出现踝关节扭伤,也需考虑手术修复。
2.手术方式:常见的韧带修复或重建手术有韧带缝合术、韧带重建术等。以韧带重建术为例,常采用自体肌腱或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通过手术将其固定在韧带原有的附着点位置,恢复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手术需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以降低感染风险,术后需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以促进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的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三、不同人群韧带损伤治疗特点
1.儿童:儿童韧带相对较柔韧,损伤后恢复能力较强,但仍需重视。一般轻度韧带损伤多采用保守治疗,在康复训练时需注意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影响儿童骨骼肌肉正常发育,应在专业儿科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康复,且要关注儿童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韧带及周围组织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韧带损伤后恢复较慢。保守治疗时需更严格执行康复计划,同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手术治疗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