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口腔部位恶性肿瘤统称,其发生与烟草酒精使用、HPV感染、不良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靠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预防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等,特殊人群也有相应口腔健康注意事项
病因:目前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烟草与酒精的使用,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致癌物质以及酒精的刺激都可能损伤口腔黏膜,引发癌变;二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某些亚型的HPV与口腔癌的发生相关;三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长期口腔卫生状况差,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可能诱发口腔癌;四是长期紫外线照射,过度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中,唇部等口腔部位皮肤黏膜受紫外线损伤,增加唇癌等发生风险;五是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族以及微量元素如锌等,可能影响机体的抗氧化和修复功能,增加口腔癌发生几率;六是年龄和性别,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相对较高,男性患口腔癌的几率通常高于女性;七是既往病史,有口腔癌前病变史,如口腔白斑、红斑等,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进展为口腔癌。
临床表现:口腔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在口腔黏膜上可能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溃疡边缘隆起、质地硬,疼痛不明显或逐渐加重;有的表现为肿块,可呈菜花样、结节状等,生长速度较快;还可能出现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如白斑、红斑等;部分患者会有牙齿松动、疼痛,口腔内感觉异常,如麻木、灼热感等;若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张口困难、面部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临床检查时医生会仔细观察口腔内的病变情况;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以帮助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而病理检查是确诊口腔癌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治疗方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是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放射治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治疗等;化学药物治疗多用于晚期口腔癌的综合治疗或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
预防措施: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过度紫外线照射,户外时做好唇部等口腔部位的防晒;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及时处理口腔癌前病变,对于口腔白斑、红斑等病变要积极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儿童虽然口腔癌发生率低,但也要注意避免不良的口腔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要关注口腔健康,因为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口腔状况,若出现口腔问题要谨慎处理,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