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良性肿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6、HPV-11型密切相关。儿童喉乳头状瘤多见于5岁以下男童,与母亲妊娠期HPV感染垂直传播等有关;成人无明显严格年龄性别差异,与免疫状态、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病理上大体呈乳头状突起,显微镜下复层鳞状上皮过度生长,儿童多为多发性、基底广,成人可单发或多发且部分有恶变倾向。儿童表现为进行性声嘶、呼吸困难等,成人症状相对较轻。诊断靠喉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儿童易复发需多次手术,成人复发或恶变需扩大手术范围,还可辅助抗病毒及免疫治疗。
发病情况
年龄与性别差异:儿童喉乳头状瘤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且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成人喉乳头状瘤则无明显严格的年龄和性别绝对差异,但与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比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病。儿童喉乳头状瘤可能与母亲妊娠期HPV感染垂直传播等因素有关,而成人可能通过性接触等途径感染HPV致病。
生活方式影响:有高危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成人,感染HPV风险增加,进而增加喉乳头状瘤发病几率。有头颈部HPV感染病史的人群,喉乳头状瘤复发风险相对更高。
病理表现
大体上呈苍白、淡红或暗红色,表面不平,呈乳头状突起。显微镜下可见复层鳞状上皮向外过度生长呈乳头状,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上皮下有炎细胞浸润。儿童喉乳头状瘤常为多发性、基底较广;成人喉乳头状瘤可单发或多发,部分有恶变倾向。
临床表现
儿童喉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声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儿童喉部腔隙较小,肿瘤易阻塞气道。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可能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发绀等缺氧表现。患儿常伴有咳嗽,肿瘤刺激喉部引起。
成人喉乳头状瘤: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声嘶,肿瘤增大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但进展相对缓慢。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喉部新生物。
诊断方法
喉镜检查: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见喉部乳头状新生物,这是诊断喉乳头状瘤的重要手段。通过喉镜可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
病理活检:对喉部新生物进行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喉乳头状瘤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与其他喉部病变鉴别。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范围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等。儿童喉乳头状瘤易复发,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喉部不断生长,肿瘤复发几率较高。成人喉乳头状瘤也有复发可能,对于复发或怀疑恶变的情况,需扩大手术范围。
抗病毒及免疫治疗:对于儿童喉乳头状瘤,可辅助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等,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功能尚不完善,通过调节免疫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成人喉乳头状瘤也可根据免疫状态评估,考虑适当的免疫调节治疗,但同样需谨慎评估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