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顶壁及侧壁尤咽隐窝区域,发病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吸烟等环境因素相关,常见局部有鼻塞、涕中带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且约部分患者首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通过鼻咽镜活检及病理、CT、MRI检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治疗主要是放疗为主、化疗用于中晚期辅助或姑息、少数情况手术,儿童患者需考虑生长发育选影响小方案,老年患者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有家族病史人群需定期筛查鼻咽部。
一、定义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顶壁及侧壁,尤以咽隐窝区域多见。
二、发病相关因素
(一)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被证实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多数鼻咽癌患者体内可检测到EB病毒相关抗体。
(二)遗传因素
鼻咽癌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若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其他成员发病风险相对增高,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作用。
(三)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类、镍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鼻咽癌发病几率。
三、常见症状
(一)局部症状
1.鼻塞:肿瘤增大堵塞后鼻孔可引起单侧或双侧鼻塞。
2.涕中带血:晨起回吸性涕中带血较为常见。
3.耳鸣、听力下降:肿瘤累及咽鼓管时可导致中耳积液,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4.头痛:肿瘤侵犯颅底、神经等可引起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
(二)颈部淋巴结肿大
约60%-80%的患者首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单侧或双侧颈深部上群淋巴结肿大。
四、诊断方法
(一)鼻咽镜检查及活检
通过鼻咽镜观察鼻咽部病变情况,并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二)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可清晰显示鼻咽部结构及肿瘤侵犯范围,有助于肿瘤分期。
2.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三)EB病毒血清学检查
检测EB病毒相关抗体,如VCA-IgA、EA-IgA等,对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五、治疗方式
(一)放疗
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各期鼻咽癌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化疗等联合应用。
(二)化疗
多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可通过静脉给药等方式使用化疗药物。
(三)手术治疗
仅在少数特定情况下采用,如肿瘤局限且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鼻咽癌相对少见,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选择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关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加强护理和支持。
(三)有家族病史人群
此类人群应定期进行鼻咽部筛查,包括鼻咽镜检查、EB病毒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