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等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病因与接触变应原及遗传相关,有鼻部、眼部等症状,可通过病史采集、变应原检测诊断,非药物可通过避免接触变应原、鼻腔冲洗、增强体质,药物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儿童用药需谨慎,要关注生活环境与心理状态。
一、定义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和鼻塞等症状。
二、病因
主要与接触变应原相关,常见变应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为主)、动物毛发皮屑、霉菌孢子等。遗传因素也起作用,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史,儿童患过敏性鼻炎风险增高。
三、症状表现
1.鼻部症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大量清水样涕、鼻塞(轻重不一)、鼻痒(儿童常表现为揉鼻、挖鼻等动作)。
2.眼部症状:可伴有眼痒、流泪、眼红等,因眼结膜与鼻黏膜相连,易受累及。
3.其他: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嗅觉减退,长期鼻塞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如导致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等。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症状发作情况、持续时间、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等。
2.变应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皮肤点刺变应原提取液,观察皮肤反应判断是否过敏,操作简便但需注意儿童配合度。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血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变应原的IgE水平,可辅助诊断。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变应原:如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防螨床品等;避免接触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冲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内的变应原、分泌物等,减轻鼻塞、流涕症状,适合各年龄段儿童,操作时需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呛咳。
3.增强体质:鼓励儿童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应适合儿童自身状况。
六、药物治疗要点
1.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关注可能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2.抗组胺药:分为口服和鼻用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鼻用抗组胺药局部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儿童可根据年龄选择合适剂型。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可用于不能耐受鼻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的儿童。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需格外谨慎。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鼻腔冲洗等;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关注儿童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已知变应原,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变应原暴露风险,注重儿童心理状态,因长期鼻炎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情绪,家长需给予关心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