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髂骨致密性骨炎好发于20-35岁育龄女性,病因与妊娠、劳损、外伤等有关,主要表现为下腰部或骶髂部疼痛等,靠影像学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热敷、理疗仪治疗等,药物治疗对症且妊娠期慎用,妊娠期女性要注重休息等,儿童罕见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需据具体情况综合制定方案,非药物治疗为基础首选,药物治疗谨慎,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双侧髂骨致密性骨炎是一种好发于20-35岁育龄女性的骨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髂骨耳状面中下2/3处骨质密度增高。其病因可能与妊娠、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妊娠时激素变化使韧带松弛,加之劳损等因素易诱发该病症。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下腰部或骶髂部疼痛,疼痛可向臀部或大腿后侧放射,站立、行走、负重及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患者症状较轻,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2.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见髂骨耳状面出现均匀性密度增高,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硬化;CT及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质改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
三、非药物治疗措施
1.休息与制动: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及重体力劳动,必要时可使用腰围等支具固定,以减轻骶髂关节的负荷,缓解疼痛。对于妊娠期女性,应适当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物理治疗
热敷:可采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热传导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双侧髂骨致密性骨炎时,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理疗仪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等,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短波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对理疗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由于皮肤娇嫩等特点,理疗时要严格控制参数。
四、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谨慎使用。对于妊娠期女性,应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胎儿的药物,可优先选择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由于妊娠期间身体生理变化,双侧髂骨致密性骨炎可能会加重。应注重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可适当进行轻柔的骨盆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产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分娩后病情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部分患者仍会遗留疼痛等症状。
2.儿童患者:双侧髂骨致密性骨炎在儿童中较为罕见,若儿童出现类似症状,要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一般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适当休息、物理治疗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总之,双侧髂骨致密性骨炎的处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制定方案,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为主要目标,非药物治疗通常是基础和首选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特殊人群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