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等鼻部及眼痒等眼部症状,病因有过敏原接触和遗传因素,可通过病史采集、过敏原检测诊断,预防可环境控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可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药物使用需谨慎遵医嘱,家长需关注孩子症状及时就医保障健康。
一、定义阐释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组胺等介质释放及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等症状,可伴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
二、病因分析
1.过敏原接触: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尘螨(主要存在于室内灰尘、床垫、地毯等处)、动物毛发皮屑(如猫、狗的毛发)、霉菌孢子等,儿童接触相关过敏原后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2.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儿童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相对增高,因特应性体质具有一定遗传倾向。
三、症状表现
1.鼻部症状:典型表现为频繁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明显,儿童常表现为反复揉鼻;鼻塞可轻可重,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2.眼部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眼痒、流泪、眼红等,因眼结膜与鼻黏膜相连,炎症可累及眼部。
四、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如是否在特定季节或接触某些物质后症状加重。
2.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常见过敏原,或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患儿对何种过敏原敏感,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五、预防措施
1.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清洁,定期用湿布擦拭家具,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降低尘螨浓度;花粉季节尽量关闭门窗,外出时佩戴口罩。
2.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若明确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如对动物毛发皮屑过敏则避免饲养宠物等。
六、非药物干预
1.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黏膜表面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适用于各年龄段儿童,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
七、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若需药物治疗,应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但严禁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需注意儿童体质特殊,用药需谨慎,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需关注适用年龄范围)等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八、特殊人群关怀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过敏原的反应更敏感,家长需格外关注孩子日常症状变化,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如发现孩子出现持续鼻部及眼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规范管理,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体现人文关怀中对儿童特殊体质及成长阶段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