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病因引发的短期内肾功能急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分肾前性(因有效血容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致肾脏灌注不足)、肾性(由肾实质病变所致)、肾后性(因尿路梗阻使尿液排出受阻),临床表现有尿量改变、水肿、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消化系统症状,诊断靠短时间血肌酐快速升高、尿量监测、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治疗包括纠正可逆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精准补液慎用肾毒性药,老年人兼顾基础病,妊娠期女性关注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肾功能在短期内(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周)急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致使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出现紊乱。
二、病因分类
(一)肾前性
多因有效血容量不足(如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等)、心排血量减少(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进而影响肾功能。
(二)肾性
由肾实质病变所致,涵盖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病变等。
(三)肾后性
因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使尿液排出受阻,造成肾脏功能受损。
三、临床表现
(一)尿量改变
部分患者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400ml)或无尿(24小时尿量<100ml),也有非少尿型患者尿量无明显减少。
(二)水肿
由于水钠潴留,可出现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
(三)电解质紊乱
常见高钾血症,可引发心律失常等;还可能出现低钠、低钙等电解质异常。
(四)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乏力、呼吸深快等。
(五)消化系统症状
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四、诊断指标
(一)血肌酐变化
短时间内血肌酐快速升高,成人血肌酐每日升高通常≥44.2μmol/L。
(二)尿量监测
少尿型患者24小时尿量<400ml,非少尿型患者尿量无明显减少但肾功能仍呈进行性减退。
(三)肾小球滤过率评估
通过公式(如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若GFR较基础值下降≥25%,需考虑本病。
五、治疗原则
(一)纠正可逆病因
针对肾前性病因补充血容量;肾后性病因需解除尿路梗阻;肾性病因则根据具体病变类型进行相应处理。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纠正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肾脏替代治疗
当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如意识障碍)、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可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补液需精准计算,避免因补液不当加重肾脏负担,严格慎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密切监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
(二)老年人
多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调整治疗方案需更为谨慎,密切观察肾功能及全身状况的变化。
(三)妊娠期女性
急性肾功能不全需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措施,密切监测母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