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皮肤变化需留意颜色、形状、大小改变,检查皮肤损伤要关注溃疡不愈和出血情况,关注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紫外线暴露者、白皙皮肤者及有皮肤癌前病变者,专业医学检查有皮肤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些方面有助于发现皮肤癌相关迹象。
形状异常:正常皮肤的痣、斑等边界通常比较规则,若皮肤病变的边界不整齐、呈锯齿状、不规则隆起等,要引起重视。基底细胞癌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斑块或结节。相关研究发现,皮肤癌的病变形状异常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有关,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无序浸润,导致病变边界和形状发生改变。
大小变化:原本稳定的痣、斑等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直径超过6毫米(约铅笔eraser大小),或者原本较小的病变逐渐变大,也可能是皮肤癌的表现。比如鳞状细胞癌可能会在数周或数月内明显增大。
检查皮肤损伤情况
溃疡不愈: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边缘不整齐,基底凹凸不平,且溃疡持续不愈合,超过几周甚至数月仍无好转迹象,要考虑皮肤癌的可能。例如皮肤鳞状细胞癌常可形成溃疡,且溃疡难以自行愈合。研究显示,皮肤癌导致的溃疡与肿瘤组织的坏死、感染以及局部血管破坏等因素有关,使得溃疡难以修复。
出血情况:皮肤病变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比如轻轻触碰就出血,或者自发性出血,也要警惕皮肤癌。基底细胞癌有时也会出现出血现象。这是因为皮肤癌组织生长迅速,血管丰富但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
关注高危人群特征
年龄因素:老年人患皮肤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老化、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因素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等致癌因素的损伤,从而增加皮肤癌的发生几率。例如60岁以上人群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紫外线暴露:长期从事户外工作、频繁接受日光暴晒的人群,如农民、渔民、户外建筑工人等,由于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是皮肤癌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紫外线暴露人群的皮肤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皮肤类型:白皙皮肤、容易晒伤而不容易晒黑的人,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较差,更易患皮肤癌。这类人群的皮肤中黑色素含量相对较少,不能有效吸收和散射紫外线,导致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加剧。
既往皮肤病史:有皮肤癌前病变,如日光性角化病等病史的人,后续发生皮肤癌的风险增加。日光性角化病是一种癌前病变,若不及时处理,部分可能会发展为鳞状细胞癌等皮肤癌。
专业医学检查
皮肤镜检查:皮肤镜可以放大观察皮肤表面及表皮下结构,帮助医生更清晰地判断皮肤病变的特征,如色素分布、血管形态等,有助于早期发现皮肤癌。它能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对于疑似皮肤癌的病变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初步判断依据。
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诊断皮肤癌的金标准。医生会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确定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类型等。例如对于怀疑是黑色素瘤的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无转移等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