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与肝癌可通过病灶形态及边界、内部回声特点、血流信号情况、多普勒超声表现等方面区分,肝血管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多数高回声且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等;肝癌病灶形态多样、边界多不清晰、内部回声多样且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等,同时特殊人群及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人群在区分时也需综合考虑。
一、病灶形态及边界
肝血管瘤:彩超下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确,犹如“边界锐利的球体”,形态较规则。这是因为肝血管瘤是肝内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其生长有相对局限的边界。例如,在彩超检查中常可观察到病灶周围肝组织纹理正常,与血管瘤界限清楚。
肝癌:病灶形态多样,可为不规则形,边界多不清晰,常呈“浸润性生长”表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模糊,好似“与周围组织融合不清”。这是由于肝癌细胞具有侵袭性,会向周围肝组织浸润生长,破坏正常肝组织的结构和边界。
二、内部回声特点
肝血管瘤:多数表现为高回声,且回声均匀,部分较大的血管瘤可能出现混合回声,高回声区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类似“高回声背景下的不规则低回声”。其高回声形成与血管瘤内血管成分及纤维间质有关,血管和纤维间质的分布相对均匀时呈现均匀高回声。
肝癌:内部回声多样,可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但以低回声较为常见,且回声多不均匀,常可见坏死、液化等形成的无回声区,呈现“不均匀的回声表现”。这是因为肝癌组织内部细胞成分复杂,有肿瘤细胞、坏死组织等,导致回声不均匀。
三、血流信号情况
肝血管瘤:血流信号多不丰富,通常可见少量点状或短线状血流,血管走行相对规则。这是因为肝血管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但整体血供相对肝癌不旺盛。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可检测到少数血管穿过或围绕血管瘤,但血流速度一般较慢。
肝癌:血流信号较丰富,尤其是富血供肝癌,可见到明显的滋养血管,血管走行紊乱,可检测到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频谱。这是由于肝癌生长迅速,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因此会形成丰富的肿瘤血管,且肿瘤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呈现高速高阻的特点。
四、多普勒超声表现
肝血管瘤: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低速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一般较低,阻力指数多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这是因为血管瘤内血管阻力相对较小,血流速度较慢。
肝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高速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较高,阻力指数常大于0.6,呈现高阻血流特点。这是由于肝癌组织内肿瘤血管的阻力较大,导致血流速度加快且阻力指数升高。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患者,彩超检查肝血管瘤和肝癌时,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检查时需轻柔操作。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判读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有肝硬化等基础病,此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在生活方式方面,有长期饮酒史、乙肝病史等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在彩超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癌时,需格外重视结合病史等综合分析,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肝脏的基础状态,从而影响病灶的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