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非药物干预含发作时休息制动、急性期冷敷慢性期热敷、疼痛缓解后开展康复锻炼及体重管理,医疗干预有疼痛明显用非甾体抗炎药、退变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严重保守无效手术,特殊人群里老年人避免过度负重等、儿童排查原因及时就医、女性生理期保暖孕期控重等。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制动:急性膝关节疼痛发作时应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必要时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膝关节负重,让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以促进损伤修复。
2.物理治疗:
冷敷:急性期(通常指受伤后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膝关节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热敷:慢性期或亚急性期可采用热敷,如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稳定关节。例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即仰卧位伸直膝关节,收紧大腿前方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还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性的运动,既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耐力,又能减少膝关节负重。
4.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一般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正常范围(18.5~23.9kg/㎡)。
二、医疗干预相关情况
1.药物治疗:若膝关节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应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2.注射治疗:对于膝关节退变等情况,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玻璃酸钠能起到润滑关节、减轻关节摩擦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
3.手术干预:当膝关节疼痛严重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膝关节置换术等,适用于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导致关节严重破坏的患者,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和适应证要求,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膝关节疼痛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负重活动,如长时间上下楼梯等,可选择佩戴合适的护膝来提供一定支撑,日常行走可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工具减轻膝关节压力。同时,应定期进行膝关节相关检查,关注关节退变等情况的进展。
2.儿童:儿童膝关节疼痛需排查是否为生长痛、外伤或先天性膝关节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延误病情,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膝关节疼痛可能与激素变化、体重增加等因素有关,生理期要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疼痛;孕期要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减少膝关节负担,若疼痛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