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为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伴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病因包括遗传、感染、免疫异常,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诊断靠肾活检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个体化方案、随访观察、药物治疗(蛋白尿用ACEI/ARB,重的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生长,女性妊娠多科管理,老年注意基础病与药物相互作用,感染病史者控感染。
一、定义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伴随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相关。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咽炎)、消化道、肺部、泌尿系统感染等为重要诱因,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易引发IGA肾病发作。
3.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IGA抗体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激活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结构与功能。
三、临床表现
1.人群特点: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典型表现:
血尿:起病前1-3天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随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多呈发作性,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转为镜下血尿。
蛋白尿:部分患者伴随不同程度蛋白尿,少数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高血压:病情进展中可出现高血压,若控制不佳可加速肾功能减退。
肾功能减退:疾病后期可逐渐出现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等。
四、诊断方法
1.肾活检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系膜区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是确诊金标准。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血清IGA水平部分患者可升高,但非所有患者均出现该指标异常。
五、治疗原则
1.个体化方案:依据患者临床类型、病理分级等制定治疗方案。
2.随访观察:单纯镜下血尿且无其他危险因素者,以定期随访为主,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
3.药物治疗:
蛋白尿患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此类药物可降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
病理分级较重等情况,可能需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可考虑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治疗时权衡药物对生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生长抑制小的方案。
2.女性患者:妊娠期间需肾内科与产科共同管理,密切监测肾功能,因妊娠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3.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4.感染病史患者:积极控制感染,预防感染复发诱发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