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尿毒症的原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膜性肾病会破坏肾小球结构致滤过功能受损,继发性的糖尿病肾病因高血糖损伤肾小球微血管致结构功能恶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因长期高血压使肾实质丧失,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脏损害如狼疮性肾炎因自身抗体沉积炎症反应致病变进展,遗传性肾病多囊肾因基因缺陷致囊肿增大破坏肾脏功能,尿路梗阻的尿路结石致尿液潴留肾积水损害功能,前列腺增生致尿道梗阻肾积水损害功能。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不同程度的弥漫增生,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结构逐渐被破坏,滤过功能受损,长期可发展至尿毒症;膜性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主要病理表现,病情呈慢性迁延过程,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步破坏肾脏功能,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微血管,引起肾小球硬化等病变。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蛋白滤过增加,进而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发展为尿毒症。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并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2.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实质逐渐丧失。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肾脏长期处于高灌注、高压力状态,会逐步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通常血压控制较差(如血压长期>140/90mmHg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并进展至尿毒症。
3.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脏损害:以狼疮性肾炎为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脏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等结构。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肾脏病变会持续进展,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
三、遗传性肾病
1.多囊肾:由基因缺陷导致,肾脏出现多个囊肿,这些囊肿逐渐增大,破坏肾脏正常组织,影响肾脏的滤过、重吸收等功能。多囊肾具有遗传倾向,患者从幼年开始肾脏可能逐渐出现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不断增大并破坏肾脏结构,一般在中年以后易进展至尿毒症阶段。
四、尿路梗阻
1.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脏产生的尿液积聚形成肾积水。长期肾积水会使肾盂内压力增高,压迫肾实质,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进而损害肾脏功能,若不及时解除梗阻,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例如输尿管结石长期堵塞输尿管,会逐渐导致患侧肾脏功能丧失,双侧尿路梗阻时则更易快速进展至尿毒症。
2.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造成尿道梗阻,使尿液排出困难,引起膀胱尿液潴留,进而导致肾积水。长期肾积水会损害肾脏功能,老年男性若前列腺增生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易发展为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