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由HBV引起,可急慢感染,部分成人感染后慢性化概率低,新生儿高,传播途径多;丙肝由HCV引起,多数急性转慢性,传播以血液为主,慢性化概率高。丙肝更易慢性化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易短时间肝硬化,乙肝病情进展速度个体差异大。乙肝需长期治疗难完全治愈,丙肝可治愈,治愈率高、周期短。特殊人群中,乙肝孕妇可母婴阻断,儿童乙肝慢性化概率高需密切监测,丙肝儿童少但感染需及时治,老年人需更关注肝脏功能变化。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可呈急性或慢性感染过程。急性乙肝部分患者可自愈,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病毒持续存在,会逐渐引起肝脏炎症、坏死,长期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全球约2.57亿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性传播。不同年龄人群感染乙肝后转慢性的概率不同,新生儿感染乙肝后约90%会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乙肝后仅5%-10%会慢性化。
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多数急性丙肝患者会转为慢性,慢性丙肝同样可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全球约71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我国丙肝感染者约1000万。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母婴传播相对少见,性传播概率也较低。一般人群感染丙肝后转为慢性的概率较高,约70%-85%。
疾病进展速度及对肝脏损伤程度
乙肝:病情进展速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其对肝脏的损伤是逐步累积的,炎症活动时会有肝细胞的破坏等。
丙肝:相对乙肝而言,丙肝更容易慢性化,且慢性丙肝患者肝脏炎症往往持续存在,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易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据研究,丙肝患者平均10-20年可发展为肝硬化,而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相对更长一些,但一旦发展为肝硬化,两者发生肝癌的风险都会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率约3%-6%。
治疗及预后
乙肝: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等,常用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等,但需要长期治疗,部分患者可达到病毒抑制、病情稳定,但很难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监测肝脏情况等。
丙肝:丙肝目前可以治愈,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应用使丙肝的治愈率大幅提高,可达90%以上,治疗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2-24周等,预后相对较好,治愈后需定期复查肝脏相关指标。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孕妇,乙肝可以通过母婴阻断降低胎儿感染风险,而丙肝孕妇需要在孕期评估病情并考虑合适的治疗时机及方式。对于儿童,乙肝感染后慢性化概率高,需密切监测乙肝五项、肝功能等指标;丙肝儿童相对较少见,一旦发现感染丙肝,需及时评估并考虑合适的治疗方案,因为儿童丙肝慢性化后同样可能较快进展。对于老年人,乙肝和丙肝患者都需要更加关注肝脏功能的变化,因为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更谨慎的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