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主要相关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致酒精性肝病、摄入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遗传因素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因素影响,有病毒性肝炎感染史人群需定期进行肝癌筛查,长期大量饮酒者应及时戒酒,有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人群要注意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一、肝癌的主要相关因素解析
(一)病毒性肝炎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的病毒感染会使得肝脏细胞持续受到损伤,机体不断进行修复,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肝脏细胞的基因容易发生突变,逐渐引发癌变。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无HBV感染人群,慢性HCV感染也是导致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若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均面临肝癌风险增加的情况。
(二)酒精性肝病关联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在此基础上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但这里的酒精性肝病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并非特指劣质啤酒。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无论饮用的是何种酒类,长期过量摄入酒精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男性和女性长期大量饮酒后肝脏受损程度虽有一定差异,但均会提升肝癌发生的可能性,年龄较大且有长期饮酒史者风险相对更高。
(三)黄曲霉毒素暴露影响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常见于霉变的谷物、坚果等食物中,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可能增加肝癌风险。不同生活方式下接触黄曲霉毒素的概率不同,比如饮食中经常食用霉变食物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可能因黄曲霉毒素暴露而处于肝癌风险增高状态。
(四)遗传因素作用
某些遗传性疾病或遗传易感性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相比普通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升高,不同家族遗传背景下,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差异与遗传基因的突变等情况相关,不同年龄、性别的遗传易感性个体都需要关注肝癌防控。
(五)代谢因素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肥胖率的上升,患病率增加,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肥胖人群、有代谢综合征相关表现(如高血糖、高血脂等)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由于代谢异常导致肝脏脂肪堆积等情况,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二、针对不同人群的防控建议
(一)有病毒性肝炎感染史人群
需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包括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筛查频率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有病毒性肝炎感染史者建议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女性和男性在筛查频率上无本质差异,但需根据自身具体病情遵医嘱调整筛查方案。
(二)长期大量饮酒者
应及时戒酒以降低肝脏损伤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长期大量饮酒者,戒酒都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男性和女性长期饮酒后戒酒,都能显著降低因酒精性肝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
(三)有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人群
要注意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人群,如经常自己烹饪食物且不注意食物保存的人群,需特别留意食物是否霉变,避免因摄入霉变食物而增加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从而降低肝癌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