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观察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症状表现,检查腹部触诊、黄疸表现等身体体征,结合肝炎病史、肝硬化病史、长期酗酒、有肝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来自测肝癌,但自测只是初步排查手段,发现可疑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等检查确诊。
一、观察症状表现
1.肝区不适: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隐痛、胀痛等情况。部分患者肝区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且可能会逐渐加重。对于有肝炎、肝硬化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出现肝区异常不适更需警惕。比如本身患有乙肝的患者,若近期经常感觉右上腹隐隐作痛,就要提高对肝癌自测的关注度。
2.消化道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因为肝癌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消化代谢,导致消化道出现异常反应。一些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且有肝病基础的人群,若出现消化道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考虑肝癌可能。例如有长期酗酒史且有肝硬化的人,出现食欲明显下降、频繁呕吐等情况,要引起重视。
3.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有乏力、消瘦、低热等表现。乏力可能是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等多种因素引起;消瘦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消耗机体营养;低热一般是肿瘤坏死物吸收等原因导致。对于长期感觉疲惫不堪、体重不明原因下降且有肝病相关基础的人群,要留意这些全身症状。
二、检查身体体征
1.腹部触诊:医生专业触诊可发现肝脏是否有肿块等情况,但自我自测时可以初步感受腹部情况。如果发现右上腹有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的肿块,需高度警惕肝癌可能。不过自我触诊准确性有限,不能单纯依靠此判断,但能作为一个观察点。比如自己触摸腹部时感觉右上腹有异常包块样感觉,就要进一步检查。
2.黄疸表现:观察皮肤和巩膜是否有黄染现象。如果出现皮肤发黄、眼睛巩膜发黄,可能是肝癌导致胆管受压等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有肝病基础的人群若发现自己皮肤或巩膜发黄,要及时排查肝癌相关情况。例如本身有丙肝病史的人,发现皮肤变黄,应重视。
三、结合高危因素评估
1.肝炎病史: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史的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对于没有肝炎病史的人,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升高,这类人群更要注重自测肝癌相关表现,定期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检查。
2.肝硬化病史:患有肝硬化的患者,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有癌变可能。这类人群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身体症状,如前面提到的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等,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来辅助判断是否有肝癌发生。
3.长期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增加肝癌发病风险。长期酗酒者要关注自己是否出现上述肝癌相关症状,因为这类人群属于肝癌高危群体,通过自测症状等方式早期发现肝癌线索。
4.有肝癌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过肝癌,那么自身患肝癌的风险也会相对增高,这类人群要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观察,一旦有异常表现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只是初步的排查手段,不能仅凭自测结果确诊肝癌。一旦自测发现有可疑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等相关检查进行明确诊断。例如到医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可以清晰观察肝脏形态、结构等情况,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