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上皮组织好发于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病因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吸烟饮酒、食用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表现早期有涕中带血、单侧鼻塞等,晚期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累及颅神经等症状,诊断通过鼻咽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查等,治疗主要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少数情况手术治疗,预后早期规范治疗相对较好晚期较差,预防需避免EB病毒感染、改善生活方式、家族史者定期筛查,特殊人群中儿童要考虑生长发育特点选影响小方案,老年要评估身体耐受性选个体化方案,女性妊娠时多学科协作权衡利弊。
一、定义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区域。
二、病因
1.EB病毒感染:大量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感染是鼻咽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约9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
2.遗传因素:鼻咽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遗传背景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家族聚集现象。
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甲醛等化学致癌物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提升鼻咽癌发病几率,此外,食用腌制食品等也可能与鼻咽癌发生相关。
三、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涕中带血(晨起回吸性涕中带血)、单侧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易被忽视。
2.晚期症状:肿瘤增大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颈部肿块),还可能累及颅神经,引发头痛、面部麻木、复视等症状,甚至出现远处转移相关表现。
四、诊断方法
1.鼻咽镜检查:通过鼻内镜直观观察鼻咽部病变情况,可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2.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从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3.影像学检查:CT、MRI等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侵犯范围,有助于分期判断。
4.EB病毒血清学检查:检测EB病毒相关抗体等指标,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
五、治疗方式
1.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各期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化疗等联合应用。
2.化学治疗:包括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等,用于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放疗敏感性或控制转移灶。
3.手术治疗:仅在少数特定情况下考虑,如肿瘤局限、放疗后复发等情况。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早期鼻咽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则较差,主要与肿瘤分期、治疗反应等相关。
2.预防:避免EB病毒感染,如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与EB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等;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腌制食品摄入;有家族鼻咽癌病史者应定期进行鼻咽部筛查。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鼻咽癌相对少见,若发生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治疗时谨慎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方案,密切监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生长指标。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关注治疗过程中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加强支持对症处理。
3.女性患者:妊娠期间若确诊鼻咽癌需多学科协作,权衡妊娠和肿瘤治疗的利弊,优先保障患者健康,同时尽量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