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的可待因、强阿片类的吗啡、芬太尼;辅助镇痛药物,抗惊厥类的加巴喷丁、抗抑郁类的阿米替林。选择癌痛止痛药需综合患者癌痛程度、年龄、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患者注意肝肾功能及药物代谢排泄,特殊病史患者选对相应系统影响小的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癌痛治疗中常用的一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退热作用。常见的有布洛芬,其通过抑制COX-1和COX-2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布洛芬对轻至中度癌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阿司匹林也是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它能不可逆地抑制COX,使血小板的环氧酶乙酰化,减少血栓素A形成,对缓解一些癌痛有帮助,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二、阿片类镇痛药
1.弱阿片类
可待因是典型的弱阿片类镇痛药,它在体内转化为吗啡发挥作用,对中度癌痛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阿片受体结合,改变痛觉传导。但可待因的镇痛效果相对吗啡较弱,对于一些疼痛程度不是特别严重的癌痛患者可考虑使用,不过要注意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可待因的反应不佳。
2.强阿片类
吗啡是经典的强阿片类镇痛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中至重度癌痛。研究显示,吗啡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μ-阿片受体,激活受体后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等神经递质,从而阻断痛觉传导。芬太尼也是常用的强阿片类药物,有透皮贴剂等剂型,其起效相对较快,对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癌痛患者可以选择芬太尼透皮贴剂,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药代动力学与成人不同,使用需格外谨慎,儿童使用芬太尼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更严重的不良反应风险。
三、辅助镇痛药物
1.抗惊厥类药物
加巴喷丁属于抗惊厥类辅助镇痛药物,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癌痛的辅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电压门控钙通道有关,通过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研究发现,加巴喷丁对于神经损伤引起的癌痛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或正在使用其他影响神经传导药物的患者,使用加巴喷丁时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2.抗抑郁类药物
阿米替林是常用的抗抑郁类辅助镇痛药物,对于伴有抑郁情绪的癌痛患者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其作用机制除了抗抑郁外,还可能通过调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影响疼痛的传导和感受。但阿米替林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等,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阿米替林时要注意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等问题,需谨慎评估风险。
在选择癌痛止痛药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癌痛程度、年龄、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儿童癌痛患者,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更安全的方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痛药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要根据其病史选择对相应系统影响较小的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