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转成尿毒症主要是肾脏病理损伤持续进展致滤过功能丧失达一定程度所致,起病时重度病理类型等易向尿毒症发展,治疗不依从、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早期规范治疗监测可降低概率,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女性妊娠要评估监测,合并基础病者需控基础病来延缓。
一、紫癜性肾炎转成尿毒症的病理机制
紫癜性肾炎是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的免疫性疾病,其转成尿毒症主要是肾脏病理损伤持续进展所致。肾脏内肾小球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系膜细胞增生等,随着病情迁延,炎症反复刺激会引发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脏正常结构被破坏,滤过功能逐渐丧失,当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至不足15ml/min(估算)时,就会进展为尿毒症阶段,此过程是炎症持续损伤与肾脏修复失衡不断累积的结果。
二、影响紫癜性肾炎转成尿毒症的关键因素
(一)病理类型因素
起病时的肾脏病理类型对转归影响显著,如重度系膜增生性紫癜性肾炎、新月体性紫癜性肾炎等病理类型,肾脏损伤程度重,炎症活动度高,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进展速度快,相较于轻度病理类型,更易向尿毒症方向发展。
(二)治疗依从性因素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等药物能有效控制肾脏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若患者不遵医嘱停药、减药或未规律治疗,炎症持续活跃,会加速肾脏结构破坏,增加转成尿毒症的风险。
(三)血压控制因素
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紫癜性肾炎患者若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且控制不佳,会使肾脏负担加重,促进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进程,加快向尿毒症转变。
三、早期干预对预防转成尿毒症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紫癜性肾炎后,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通过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尿蛋白定量等,早期使用合适的药物控制病情。例如,对于有明显肾脏炎症活动的患者,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阻止肾脏病理损伤的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发展为尿毒症的概率。同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能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优化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延缓肾脏功能的衰退。
四、特殊人群在紫癜性肾炎转成尿毒症中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紫癜性肾炎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密切监测儿童的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病变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对其未来肾功能影响更大。家长要严格督促儿童遵循治疗方案,定期带儿童就医复查。
(二)女性患者
女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格外关注肾功能。妊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原本稳定的紫癜性肾炎病情加重,进而提高转成尿毒症的风险。因此,计划妊娠的女性患者需在病情稳定且经医生评估后再考虑受孕,并在妊娠期间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
(三)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于本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紫癜性肾炎患者,由于基础疾病与紫癜性肾炎相互影响,肾脏负担更重,更易向尿毒症进展。这类患者除了要积极治疗紫癜性肾炎外,还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等,以最大程度减轻对肾脏的额外损伤,延缓病情向尿毒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