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早期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异常、便秘与腹泻交替;粪便性状改变,如便血、粪便变细;腹痛,如隐痛或胀痛、肠梗阻相关腹痛;还有其他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不同特征人群出现相应症状需警惕结肠癌。
一、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异常: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部分患者可每日排便数次甚至十余次,粪便多为不成形的稀便。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使得排便频率发生改变。例如有研究表明,约30%-40%的结肠癌早期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肿瘤细胞释放的某些物质会影响肠道正常的神经调节和肌肉运动,进而干扰排便规律。
便秘与腹泻交替:还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肿瘤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占据肠道空间,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时而导致肠道狭窄引起便秘,时而又因肿瘤对肠道黏膜的刺激使肠道分泌功能改变而出现腹泻。这种交替现象在年龄较大、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饮食不规律等)的人群中可能更为常见,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再加上肿瘤的作用,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的紊乱。
二、粪便性状改变
便血:粪便中可能带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与粪便混合不均匀。这是由于肿瘤组织质地较脆,容易破溃出血。一般来说,右侧结肠癌患者便血颜色相对较暗,多与粪便混合;左侧结肠癌患者便血颜色相对鲜红,有时会表现为粘液脓血便。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肠道更容易受到损伤,若出现便血情况更应提高警惕,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便血是结肠癌早期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粪便变细:随着肿瘤的生长,肠道管腔会逐渐狭窄,导致排出的粪便变细,形似铅笔状。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体中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老年人肠道功能本身可能有所减退,若出现粪便变细且持续不缓解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肠道检查,排除结肠癌的可能。
三、腹痛
隐痛或胀痛:早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程度一般较轻,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刺激肠道黏膜或引起肠道痉挛所致。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其肠道神经敏感性可能较高,更容易感知到这种不太明显的腹痛,但也容易将其归咎于其他非疾病因素而延误就医。
肠梗阻相关腹痛:当肿瘤导致肠道部分梗阻时,可能会出现阵发性腹痛,疼痛程度相对加重,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肠道基础疾病(如既往有肠道息肉病史等)的人群中发生结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出现此类腹痛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四、其他全身症状
消瘦: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再加上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早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消瘦的表现,体重会缓慢下降。尤其是那些本身饮食习惯不良(如长期节食、偏好高油高脂食物等)的人群,更容易在结肠癌早期出现消瘦症状,因为他们的营养状况本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肿瘤的消耗,消瘦表现会更为明显。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精神状态不佳。这是因为肿瘤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素,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同时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也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对于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但却莫名出现乏力且休息后不能缓解的人群,需要考虑到肠道疾病的可能,包括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