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因机体接触过敏原引发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变态反应疾病,室外有树花粉等、室内有尘螨等及食物如牛奶等可致过敏,有鼻痒、阵发性打喷嚏等鼻部症状及眼痒等伴随症状,通过病史采集和过敏原检测诊断,非药物干预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鼻腔冲洗,药物治疗需遵医嘱,幼儿期要注重药物选择与家居管理,有过敏病史儿童需加强家居监测管理,学龄期儿童要配合规避过敏原等。
一、定义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因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范畴,主要由免疫系统对过敏原过度反应所致,好发于学龄期前后儿童,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二、病因
(一)过敏原接触
1.室外过敏原:常见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以及某些霉菌孢子等,儿童户外活动时易接触此类过敏原。
2.室内过敏原:主要包括尘螨(藏匿于被褥、沙发等处)、动物毛发皮屑(如宠物猫、狗的毛发)等,儿童长时间处于室内环境时易接触。
3.食物过敏原:部分儿童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摄入后可引发鼻部及全身过敏反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较成人更易受过敏原影响。
三、症状表现
(一)鼻部症状
1.鼻痒:儿童常表现为反复搓鼻、揉鼻,因鼻黏膜受过敏原刺激产生瘙痒感。
2.阵发性打喷嚏:多为连续数个甚至数十个喷嚏,呈突发性发作。
3.流清涕:鼻腔分泌大量清水样鼻涕,可频繁擦拭。
4.鼻塞: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睡眠,儿童可能出现张口呼吸等表现。
(二)伴随症状
部分儿童可伴有眼痒、流泪、咽部不适等,长期鼻塞用口呼吸还可能影响面部骨骼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等面容改变。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儿童症状发作情况,包括症状出现时间、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如接触花粉后症状加重等)、家族过敏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过敏性鼻炎可能。
(二)过敏原检测
1.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在皮肤表面点刺少量过敏原提取物,观察皮肤反应判断是否过敏,操作相对简便,可快速筛查常见过敏原。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能更精准确定过敏原种类。
五、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避免接触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后,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接触,如花粉季节减少儿童户外活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尘螨等,定期清洁被褥并更换防螨寝具。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过敏原、分泌物及炎性物质,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二)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需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抗组胺药等,但要严格把控低龄儿童用药安全性,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幼儿期儿童
治疗时需格外关注药物选择,避免使用不适合幼儿的药物成分,严格遵循医生建议用药,同时注重家居环境管理,最大程度减少过敏原暴露。
(二)有过敏病史儿童
家庭应加强家居环境监测与管理,定期清洁室内灰尘,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不与宠物过度亲密接触等,以降低疾病发作频率。
(三)学龄期儿童
需教育其配合避免过敏原的措施,如花粉季节佩戴口罩、知晓自身过敏原有哪些并主动规避等,帮助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对生活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