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因多种原因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发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进而出现结构改变、塌陷、功能障碍的疾病。创伤性因素包括儿童股骨颈骨折等和成人交通事故等创伤;非创伤性因素有长期大量饮酒、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及基础疾病等。临床表现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体征有髋关节压痛、肢体短缩畸形。诊断靠影像学检查,X线对早期敏感低,MRI是早期重要方法,CT助分期。ARCO分期分0-Ⅳ期,早期保守治疗,中晚期可能手术。
一、定义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进而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随后引发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发病原因
1.创伤性因素
儿童:多因股骨颈骨折等创伤导致,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创伤后更容易影响股骨头血运。例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后,骨折部位可能损伤股骨头的供血血管,从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
成人: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创伤,会直接破坏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通道,使股骨头缺血,逐渐引发坏死。
2.非创伤性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股骨头内堆积,进而影响血运;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激素可能导致血管炎、脂肪栓塞等,影响股骨头血供。例如长期大量饮酒者,血液中脂质成分改变,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基础疾病:患有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红细胞形态异常,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影响股骨头血供;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累及股骨头血管,导致坏死。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早期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或膝关节,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或活动后疼痛往往加重。例如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髋关节疼痛,休息后可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且休息时也可能出现。
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屈伸、内旋外旋等活动不灵活,影响日常行走、下蹲等活动。
2.体征
髋关节压痛:在腹股沟中点附近有明显压痛。
肢体短缩畸形: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股骨头塌陷,导致患肢短缩。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囊性变、塌陷等表现,但X线对早期病变敏感性较低。
磁共振成像(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在股骨头坏死早期骨髓出现水肿、缺血等改变时就能发现异常,对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骨结构改变,有助于判断股骨头坏死的分期等情况。
五、分期及治疗原则
1.分期
ARCO分期:分为0期(无症状,骨活检异常)、Ⅰ期(X线正常,MRI异常)、Ⅱ期(X线可见硬化带、囊性变等,股骨头无塌陷)、Ⅲ期(股骨头部分塌陷)、Ⅳ期(股骨头塌陷明显,髋关节间隙变窄等)。
2.治疗原则
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如避免负重、应用改善血运的药物等。避免负重是为了减少股骨头的压力,防止塌陷进一步加重;改善血运的药物可以促进股骨头血供的恢复。
中晚期: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股骨头髓芯减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可以降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血运;髋关节置换术则适用于股骨头塌陷严重、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通过置换人工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