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有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智能障碍等表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有轻度认知障碍,后有性格行为改变、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神经系统体征有肌张力改变、反射异常;智能障碍表现为计算能力下降、定向力障碍。
一、神经精神症状
1.轻度认知障碍:在早期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例如患者在进行简单的计算或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时,比以往更容易出错。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若出现日常活动中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需警惕肝性脑病可能。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基础认知功能可能随年龄有所下降,更容易将其与年龄相关变化混淆,但仍需密切观察。
2.性格行为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比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易激动、烦躁;原本内向的人变得异常兴奋。行为方面可能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出现昼睡夜醒的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肝性脑病的患者,其性格和行为改变可能与酒精对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后毒素对神经的影响有关。
3.意识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意识障碍,从轻度的嗜睡到昏迷。嗜睡是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唤醒后能简单应答;昏迷则是患者对刺激无反应。对于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是肝性脑病较为严重的表现。在儿童患者中,肝性脑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意识障碍的表现可能更为急骤,需要迅速识别和处理,因为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4.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较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出现快速的不规则的扑翼样抖动。这种震颤在睡眠不足、疲劳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对于有基础肝病的人群,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出现扑翼样震颤高度提示肝性脑病。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肌肉力量等因素,扑翼样震颤的观察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方法,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相鉴别。
二、神经系统体征
1.肌张力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例如患者的肢体在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对于有长期肝病病史的患者,肌张力改变可能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神经系统有关。在儿童肝性脑病患者中,肌张力改变可能会影响其运动发育和肢体功能,需要早期发现并干预。
2.反射异常:可出现腱反射亢进,如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比正常增强。也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等。反射异常的出现与脑部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对于患有肝病的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合并肝病的患者,出现反射异常时需要谨慎判断,因为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妊娠状态和肝病情况进行评估。
三、智能障碍
1.计算能力下降:患者进行简单的算术计算时,如100减7连续减几次,会出现错误。对于有基础肝病的人群,尤其是从事需要良好计算能力工作的患者,计算能力下降可能会较早被察觉。在老年肝病患者中,本身计算能力可能随年龄下降,需要注意区分是年龄相关还是肝性脑病引起的计算能力下降。
2.定向力障碍:包括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和人物定向力障碍。时间定向力障碍表现为不知道具体的日期、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是不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人物定向力障碍则是不能正确识别周围的人。对于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定向力障碍的出现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在儿童肝性脑病患者中,定向力障碍可能会影响其与外界的正常互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