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包括多方面:体位与活动上麻醉清醒血压稳后取半卧位,早期鼓励肢体活动,逐步过渡活动且防不适;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72小时内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异常,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观察记录引流液;饮食护理术后早期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循序渐进进食,保证营养支持;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出血感染表现并处理;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支持安慰。
一、术后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患者麻醉清醒且血压稳定后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术后早期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如翻身、四肢屈伸等,术后1-2天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在床上坐起,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室内行走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对于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者,活动需循序渐进,密切观察其耐受情况,因为体质较弱者恢复相对较慢,过度活动可能导致伤口牵拉等不适。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24-72小时内,以便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异常情况。例如,若体温持续升高,需警惕感染的可能,要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可能对其心脏等功能产生更大影响,需更加密切关注。
二、伤口与引流管护理
1.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压痛等情况。若发现切口有异常,如渗液增多、红肿范围扩大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等伤口愈合可能较慢的人群,更要加强伤口护理,控制血糖在良好水平有助于伤口愈合。
2.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准确记录。例如,若引流液为大量血性液体,可能提示有内出血风险;若引流液浑浊,可能提示有感染。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好动,需特别注意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意外拔出。
三、饮食护理
1.术后早期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如肛门排气)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若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然后逐步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再过渡到软食及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少量多餐的原则。对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能较慢,需根据其具体恢复情况调整饮食进程。
2.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可适当增加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的摄入。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支持。
四、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出血表现,以及腹腔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变化。若发生出血,需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更易发生出血,要加强出血风险的评估和监测。
2.感染: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切口红肿等感染征象。保持病房清洁、通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肝癌术后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病房空气消毒、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等。
五、心理护理
肝癌患者术后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孤独、无助等心理,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