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及尿路梗阻等其他因素,发病机制是肾脏受损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使代谢废物蓄积、内分泌失调,临床表现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多系统症状,诊断依据慢性肾脏病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肾脏替代治疗及基础病因并发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CKD)持续进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此时肾脏已丧失正常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功能,体内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并引发全身多系统症状。
二、病因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多囊肾等,此类疾病直接损害肾脏结构与功能,逐步发展为尿毒症。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常见于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致肾小球硬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引发肾小动脉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攻击肾脏)等,这些疾病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肾脏,最终导致尿毒症。
(三)其他因素
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可致尿液排出受阻,长期梗阻使肾脏实质受损,进而发展为尿毒症。
三、发病机制
肾脏受损后,肾小球滤过功能显著下降,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等)无法有效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同时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引发贫血,活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干扰钙磷代谢,导致钙磷失衡等。
四、临床表现
(一)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可出现水肿(多由水钠潴留引起)、高钾或低钾血症(血钾异常影响心脏等功能)、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乏力、呼吸深快等)。
(二)消化系统
常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三)心血管系统
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水钠潴留、毒素影响心肌)、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有关)。
(四)血液系统
表现为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五)神经系统
可有乏力、记忆力减退、抽搐甚至昏迷等,与毒素蓄积影响神经功能相关。
五、诊断
依据慢性肾脏病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常<15ml/(min·1.73m2);同时结合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肾脏形态、大小等情况,综合诊断尿毒症。
六、治疗
(一)肾脏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通过机器过滤血液清除代谢废物等;2.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经腹腔内透析液交换清除毒素;3.肾移植:将健康肾脏移植给患者,恢复肾脏功能,但需面临免疫排斥等问题。
(二)基础病因及并发症治疗
控制血压(如使用降压药物)、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纠正贫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尿毒症多与先天性肾脏疾病等有关,选择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时需充分评估其生长发育需求,如腹膜透析对儿童腹腔容量影响较小,可能更具优势;同时要密切监测营养状况,保证儿童正常生长所需营养。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尿毒症时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中需兼顾各脏器功能,选择治疗方案需更谨慎,如肾移植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及术后免疫抑制等问题对其整体健康的影响。
(三)女性
女性尿毒症患者需关注妊娠相关风险,妊娠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治疗过程中需与妇产科等多学科协作,评估妊娠对病情的影响及病情对妊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