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是各种原因致病程超三月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有原发性及继发性等病因,不同病程阶段表现各异,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相关,诊断靠综合判断,确诊后需长期管理以延缓病情进展提生活质量。
一、定义
慢性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程超过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和(或)肾脏损伤指标异常,肾脏损伤指标异常可表现为尿成分异常(如蛋白尿、血尿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结构异常或病理检查有肾损伤证据等。
二、病因分类
(一)原发性因素
主要源于肾脏自身的病变,例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这类疾病直接攻击肾脏的肾小球等结构,导致肾脏功能逐渐受损,病程呈慢性进展。
(二)继发性因素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尤其是肾小球的毛细血管,随着病程延长,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是导致慢性肾病的重要继发性病因之一。
2.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进而损害肾脏功能,随着血压控制不佳或病程进展,会逐步引发慢性肾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时,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肾脏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病。
三、病程不同阶段表现
(一)早期阶段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此时肾脏损伤指标可能轻度异常,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但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二)进展阶段
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会出现代谢废物潴留相关表现,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还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例如水肿(水钠潴留引起)、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同时可能伴有贫血(肾功能减退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血压进一步升高难以控制等情况。
四、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关联
(一)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慢性肾病可能与先天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病等相关,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老年人则常见与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的慢性肾病,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发生率较高,且肾脏随着年龄增长本身有退行性变化,更容易受基础疾病影响发展为慢性肾病。
(二)性别因素
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肾病在男女发病情况有差异,例如某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可能不同;而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在男女中的发病无绝对特异性差异,但受各自基础疾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影响。
(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慢性肾病发生风险;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损伤血管和肾脏组织,促进慢性肾病进展;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间接影响肾脏功能,增加慢性肾病患病几率;长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状态若未有效控制,会逐步损伤肾脏,引发慢性肾病。
(四)病史因素
有肾脏疾病既往史的人群,肾脏已经存在一定损伤基础,更易发展为慢性肾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这些疾病对肾脏血管或组织的慢性损伤作用,比无此类病史人群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五、诊断与管理
慢性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评估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一旦确诊,需要长期管理,包括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等指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