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癌与原位癌的区别是什么
原发癌是自身组织细胞恶变而来且可转移的癌症,原位癌是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的癌前病变;原发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浸润生长、可转移,原位癌细胞异型局限、局限上皮内、无转移;原发癌治疗综合,预后与分期等相关,原位癌局部治疗为主、预后好;两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因素对其发生有不同作用。
一、定义方面
原发癌:是指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并且是由自身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来的癌症。例如肺癌就是起源于肺部组织细胞的原发癌,癌细胞从肺部组织的正常细胞恶变开始,不断增殖发展。其可以向周围组织浸润,也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癌。
原位癌:属于上皮内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没有突破基底膜,也没有发生间质浸润的癌前病变状态。比如子宫颈原位癌,癌细胞仅局限在子宫颈上皮内,未侵犯到下方的间质组织。
二、病理特点方面
原发癌:
细胞形态: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等。
生长方式:多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像乳腺癌的原发灶会向周围乳腺组织浸润生长。
转移潜能:具有转移的潜能,一旦突破基底膜或者进入血管、淋巴管等,就可以转移到远处器官。
原位癌:
细胞形态:癌细胞异型性相对局限在上皮层内,一般基底膜完整,细胞未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生长方式:局限在上皮内,没有浸润性生长的表现,与周围正常上皮界限相对清楚。
转移潜能:通常没有转移能力,因为还没有突破基底膜进入间质及循环系统等。
三、治疗及预后方面
原发癌:
治疗:治疗方式通常较为综合,早期可能以手术切除为主,如早期肺癌可行肺叶切除术等,术后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放疗等;中晚期可能需要综合运用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预后:预后情况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早期原发癌如果能及时手术等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中晚期原发癌预后相对较差。例如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乳腺癌预后则不容乐观。
原位癌:
治疗: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多采用手术切除,如子宫颈原位癌可行宫颈锥切术等,手术范围相对局限,一般不需要辅助化疗等。
预后:预后通常较好,因为原位癌还没有发生浸润和转移,通过手术等治疗大多可以治愈,复发几率较低。比如皮肤原位癌经过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复发风险小,患者生存质量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原发癌和原位癌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但某些癌症的好发年龄有差异。例如原位癌中的子宫颈原位癌在30-50岁女性中相对多见;而原发癌如肺癌,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原发肺癌,但近年来年轻人原发肺癌也有增加趋势。
性别:部分癌症存在性别差异,比如乳腺原位癌和原发癌多见于女性;而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男性,是男性常见的原发癌之一,原位癌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前列腺原位癌的情况。
生活方式:吸烟是肺癌原发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原发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而原位癌的发生也可能与一些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比如宫颈的慢性炎症长期不愈可能增加子宫颈原位癌的发生风险。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无论是原发癌还是原位癌的发生风险可能都会升高,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两者的发生风险。
病史:有某些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发生原位癌或原发癌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的人群,发生胃原发癌的风险较高;有外阴上皮内瘤变等病史的人群,发生外阴原位癌或原发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升高。对于有这些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原位癌或原发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