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全球HBV感染是肝癌首要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感染未控成年后患癌几率高,有感染史人群需重视疫苗接种)、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致慢性炎症、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有感染风险人群需定期检测)、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致肝病,肝硬化患者患癌风险增加,长期大量饮酒男性需及时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肥胖糖尿病流行发病率上升,病情进展可增患癌风险,肥胖合并糖尿病人群需控体重等改善)、黄曲霉毒素暴露(长期摄入污染食物增风险,需避免食用霉变食物)、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相关,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需定期检查)以及吸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能间接或直接增加患癌风险。
一、病毒性肝炎感染
1.乙型肝炎病毒(HBV):全球范围内,HB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首要危险因素。慢性HBV感染会引发持续的肝脏炎症,进而促使肝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长期以往就增加了肝癌的发生风险。据统计,约80%的肝癌患者伴有HBV感染史。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如果感染HBV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成年后发展为肝癌的几率也会显著升高。对于有HBV感染病史的人群,尤其是母亲为HBV携带者的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措施。
2.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感染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HCV感染后同样会造成慢性肝脏炎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肝脏逐步发生纤维化、肝硬化,最终进展为肝癌。在一些西方国家,由HCV感染导致的肝癌占比较高。对于有HCV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接受过输血、有静脉药瘾史等,应定期进行丙肝病毒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二、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在男性中,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患肝癌的几率比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高很多。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应及时戒酒,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随着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NA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情可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肥胖人群,尤其是同时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的几率较高。这类人群应通过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改善肝脏脂肪变的情况,从而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四、黄曲霉毒素暴露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玉米等,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在一些粮食储存条件较差的地区,居民因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肝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应注意避免食用霉变食物,确保食品储存环境干燥、通风,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暴露。
五、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遗传性血色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血色病患者由于铁代谢紊乱,过多的铁沉积在肝脏,导致肝脏慢性损伤,增加肝癌发生几率。对于有肝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
六、其他因素
1.吸烟:吸烟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吸烟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包括肝脏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间接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2.某些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等,也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但相对上述因素,其作用程度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