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透析前需评估病情并准备血管通路,临时通路用中心静脉置管,永久通路主要是动静脉内瘘且需考虑儿童特殊情况;透析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经透析器通过半透膜交换物质)和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半透膜,腹膜透析可在家进行需注意儿童特殊护理);透析后要调整生活方式,限制蛋白、盐、水摄入,儿童要保证营养满足生长,还需监测处理并发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状态。
一、透析前的准备
1.病情评估与血管通路准备
医生会对尿毒症患者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包括肾功能、全身状况等。对于血管通路的准备,常见的有临时血管通路和永久血管通路。临时血管通路一般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急性透析或血管条件差暂不适合建立永久通路的患者。永久血管通路主要是动静脉内瘘,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静脉吻合,使静脉血管扩张、增厚,以便透析时能顺利采血和回输血液。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需要考虑患者的血管条件,一般需要数周时间让内瘘成熟,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护内瘘侧肢体,避免受压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血管较细,建立血管通路相对更具挑战性,需要更精细的操作和术后更精心的护理,以确保血管通路的良好功能。
二、透析的过程
1.血液透析过程
患者需要坐在透析机前,将血管通路与透析机连接。透析机通过管道系统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血液流经透析器,透析器内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电解质等会扩散到血液中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整个血液透析过程一般持续数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而定。在透析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以及透析器的工作状态等。
2.腹膜透析过程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透析。患者需要将腹膜透析导管植入腹腔内,然后通过定时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透析液在腹腔内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透析液排出体外。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患者需要掌握严格的操作流程,包括透析液的准备、腹膜透析导管的护理等。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发生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腹膜透析患者,要特别注意导管的固定和护理,防止导管移位等情况发生,同时要关注患儿的营养状况,因为腹膜透析可能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需要适当调整饮食。
三、透析后的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调整
透析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要限制蛋白质、盐分和水分的摄入。蛋白质的摄入需要根据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等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但要控制量。盐分摄入要限制,一般每天不超过3-5克,以避免水肿和高血压等。水分摄入也要根据尿量和透析超滤量来调整,避免过多饮水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心脏负担等。对于儿童透析患者,要保证其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口味调节,尽量让患儿接受低盐、低蛋白但营养均衡的饮食。
2.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
透析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对于低血压,需要及时调整透析液的温度、流速等,或者补充血容量等。失衡综合征表现为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调整透析参数等。对于儿童透析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尿毒症本身以及透析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需要定期监测身高、体重、骨龄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由于长期透析,儿童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