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早期部分患者会有瘙痒症状,但瘙痒非皮肤癌特有,不同类型皮肤癌早期表现不同,如基底细胞癌多在曝光部位有结节溃疡等伴瘙痒,鳞状细胞癌在暴露部位有红斑丘疹小结节伴瘙痒,黑色素瘤表现为痣的改变伴瘙痒;需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鉴别,出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搔抓、注意防晒。
一、皮肤癌的常见类型及早期表现
1.基底细胞癌
多发生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早期常表现为小的结节状、溃疡状或斑块状病变,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瘙痒感。其溃疡型基底细胞癌可能开始是一个小结节,很快破溃,形成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边缘可能有珍珠样的隆起。
对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若头面部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或结节且伴有瘙痒等异常表现,需警惕基底细胞癌。
2.鳞状细胞癌
常发生于头皮、面部、手背等部位。早期可表现为红斑状、丘疹样小结节,表面容易破溃、出血,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瘙痒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结节会逐渐增大,形成菜花状的肿物。
有长期紫外线暴露史的人群,若暴露部位出现上述异常表现且伴有瘙痒,要考虑鳞状细胞癌的可能。
3.黑色素瘤
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等部位。早期黑色素瘤通常表现为原有痣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发生改变,如痣突然增大、颜色不均匀(出现多种颜色,如黑、褐、红、白等)、边界不规则等,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瘙痒症状。
对于有家族黑色素瘤病史、皮肤有大量痣且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的人群,若痣出现异常变化并伴有瘙痒等表现,需高度警惕黑色素瘤。
二、与其他引起皮肤瘙痒疾病的鉴别
1.湿疹
湿疹引起的瘙痒较为剧烈,皮肤表现多样,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等,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湿疹的瘙痒与皮肤的炎症反应相关,其发病多与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与皮肤癌的发病机制不同。但湿疹患者也可能因搔抓等导致皮肤破损,需注意与皮肤癌早期表现鉴别。
例如过敏性体质人群易患湿疹,其瘙痒可分布于身体多个部位,与皮肤癌好发于曝光部位等有一定区别,但仍需通过皮肤活检等手段明确诊断。
2.神经性皮炎
主要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瘙痒明显,常因搔抓而加重。其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搔抓等有关,好发于颈部、肘部、腰骶部等部位。与皮肤癌不同,神经性皮炎的病变部位皮肤改变主要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搔抓后的继发性改变,通过皮肤表现和病史等可初步鉴别,但最终需依靠病理检查。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群易患神经性皮炎,其瘙痒特点和皮肤表现与皮肤癌有差异,但仍需注意区分。
三、出现疑似皮肤癌早期瘙痒表现时的建议
1.及时就医检查
当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且伴有皮肤结节、溃疡、痣的异常变化等情况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进行皮肤活检等检查。皮肤活检是确诊皮肤癌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是否为皮肤癌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皮肤功能减退等原因,皮肤病变可能不典型,更应及时就医排查。
2.避免搔抓
出现皮肤瘙痒时,应尽量避免搔抓,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一方面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会加重皮肤病变,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甚至可能导致皮肤癌病变部位的扩散等不良后果。
例如儿童若出现疑似皮肤癌早期瘙痒表现,家长应注意看护,防止儿童搔抓病变部位。
3.注意防晒
无论是皮肤癌患者还是有皮肤瘙痒等皮肤问题的人群,都应注意防晒。紫外线是皮肤癌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细胞,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穿戴防晒衣物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有皮肤瘙痒等皮肤问题的人群本身皮肤屏障可能有一定损伤,更需要注意防晒以保护皮肤。